提及 Rexton,可能只有少部份的人知道它是輛進口中大型 SUV,然而面對這樣的冷門車款,若剛好是級距潛在買家的你,具體態度是直接略過它?還是多參考比較看看?經過這次試駕,我們想少見地在文章開頭直接拋出結論,Rexton 的整體表現確實值得去展間走一趟,至於為什麼?接著告訴你原因。
新在哪裡?
●更新外觀風格
●升級 12.3 吋全數位儀錶
●引擎動力提升(181hp → 202hp)
●換裝 8 速手自排變速箱及線傳式排檔桿
●Level 2 駕駛輔助系統導入
Rexton 演進至今已是第二代小改款車型,全球首度亮相於 2020 年 11 月,台灣總代理則於時隔一年之後(2021 年 11 月)正式導入,並採用單一編成設定,報價 173.8 萬元。
Rexton 所身處的非豪華中大型 SUV 級距在台灣市場並非熱門,看中這級距的買家主要是希望入手一輛尺碼適中的 SUV,但得具備三排座設定,由於需求算是明確,以至於選項還不算少。歐系對手方面包含 Tiguan Allspace、Kodiaq、5008,日系選項則是 CX-9、Land Cruiser Prado,同樣來自韓國的代表也有 Santa Fe 及 Sorento,而到了這樣的價格帶,自然多數都是進口身份(國產 URX 亦為相同設定),Rexton 的開價若暫不考慮車款綜合實力,與其它主要對手相較算是位處中間地帶。
有了概括的市場背景後,似乎已不難發現 Rexton 定位獨特的一面。我們知道SUV/Crossover 車種襲捲車壇的現象至今依舊持續,然而仔細端詳這些車款(特別是上述名單)便能發現,絕大多數已朝向主流消費習慣靠攏,紛紛改採都會化設定,因此並不具備實質越野能力。反觀具備非承載式車身、分時四驅系統及加力箱的 Rexton,便是現今台灣車市中,嚴格定義上少數有資格被稱做 SUV 的選項,且價格還最為實惠。
只是話說回來,Rexton 畢竟是乘用車,從銷售數據可明顯得知,比起地形適應性,多數買家更在意的還是鋪裝路面的行車品質,否則大可選擇價格更平實的 Pickup 級距。如今保留部份傳統越野車設計的 Rexton,得要證明自身能迎合時下主流消費喜好,至於它的表現如何?容我們接過鑰匙後一點一滴告訴你。





開啟車門跨進駕駛座,離地間隙高的底盤確實為上下車帶來幾分不便,建議可增配登車把手(後座倒是有),以提升進出便利性。坐定位後環顧四周,可發現Rexton 的內裝用料大致不俗,呈現質感優於預期,另外配備方面可說給的相當齊全,如 12.3 吋全數位儀錶、雙前座加熱通風椅及手機無線充電板等,整體操作亦屬就手。






















接著上路聊聊 Rexton 的動態表現,發動車輛入檔起步後,便能察覺初段油門踏板反應被刻意調校得較為溫順,這對此等具備基礎越野能力的車款來說相當重要,畢竟在非鋪裝路面慢速行進時,有時成功脫困與否,差別就在於精細控制動力輸出。車速提升後,Rexton 的油門比例感大致上乘,駕駛者要將車速控制的平順並非難事。至於重踩油門極限加速方面,保留非承載式車身帶來的副作用之一,便是自身重量不輕,因此整體表現算是「恰巧夠用」,合乎對 10.89 kg/hp 馬力重量比的期待。


底盤調校則為 Rexton 潛藏亮點所在,由於這類採用 Body-on-frame 型式的車款,在柏油路面的行駛品質大多不算優異,但 Rexton 的表現倒令人眼前一亮,除了面對連續、短促的不平路面,能察覺有些未處理完畢的細碎震動傳入車艙,其餘車輪輾過坑洞的衝擊感大致已被妥善修飾,且未見明顯的二三次晃動,那典型底盤與車身彷彿不在同一頻率的拉扯感亦難以察覺,無愧於乘用車定位。



彎道表現部份,Rexton 的轉向調校算是有「掌握重點」,手感營造方面其隨車速阻尼的增益幅度變化顯著,低速時具備輕盈特性,駛至高速則較為重手,然而隨舵角的變化相對平淡,對於日常使用無顯著影響。此外,這類車款追求的當然不是多麼精準的指向或靈敏的車身反應,但駕馭 Rexton 過彎時也不會明顯感到「沉重」,只要不過份催策,大致能游刃有餘的行進。



有關此次小改款 Rexton 的各項細節大致已交代完畢,而呼應文章開頭,Rexton 結合那現今市場中少數具備一定越野能力的乘用車定位、豐富的配備堆疊及能適應鋪裝路面的底盤調校,已足夠成為至展間走一趟的理由。雖然其部份調校、設計不甚合乎時下主流風格,但充其量主要為較難營造亮點吸引消費目光,若反過來用「扣分法」進行檢視,實質上卻也沒能扣多少分數,不難看出原廠頗能「掌握重點」,對於 SsangYong 此等資源不算豐沛的車廠來說相當重要。最後,SsangYong 旗下車款在台銷量難以提升的原因,與品牌形象欠佳有所關聯,這部份總代理的操作仍需再積極些,讓台灣消費者明確感受有意持續深耕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