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車友狗仔隊78番在吳哥窟旅遊時意外發現的有趣現象,在他們搭乘的中巴上,居然發現了來自台灣的行政院環保署所核發的噪音環保標章,推測這部中巴有可能是由台灣出口至柬埔寨的。
其實台灣近來已經逐漸有和日本並駕齊驅的趨勢,吸引了許多未開發地區前來採購中古車及報廢車零件,也逐漸便成我國賺取外匯的方式之一。廢收回收產業雖然和其他產業比較起來或許產值不大,但是如果政府願意好好規劃,參考日本廢車的出口制度與配套措施,相信一定可為台灣汽機車產業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以日本為例,其政府早在多年前便開始鼓勵中古車輛出口,並妥善規劃報廢車零件的出口方式,如此一來,配合高車齡車輛昂貴與繁瑣的驗車制度,日本民眾便逐漸養成了使用幾年便會將車輛報廢的習慣,而這些淘汰下來但卻車況不差的「報廢車」,便成為了東南亞、非洲,甚至澳洲民眾的新歡。
久而久之,形成了正向的循環,日本車廠也在內銷車型上加快推陳出新的速度,消費者因為使用成本和車齡成正比的關係,再加上新產品刺激消費,連帶促成了日本國內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而汽車工業屬於火車頭工業,也能有效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繁榮,可謂一舉數得。
除了中古車出口制度以外,日本政府在報廢車零件出口的配套上亦有可書之處,利用了上述的原理,日本充斥著狀況優良的報廢車車源,除了整車出口以外,蓬勃的中古零件市場更教人嘆為觀止,如此不但充分刺激了日本汽車產業的發展,更能創造可觀的外匯收入,也使得留在日本本土的車輛都是車齡較新的產品,對於環保和國家形象頗有幫助,真是一套令人佩服的縝密規劃。
日本靠著這套法則成功地為汽車產業帶來了數十年的榮景,想想看,台灣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與國民所得的提升,車輛使用的年限也已經大幅降低,許多報廢車並非真的故障才進入報廢階段,在報廢場中,也常可見到車身亮麗且車齡不高的各式車款,例如目前已大量報廢的W124車系,便是許多非洲國家商人眼中的寶物。
如果政府能正視廢車回收產業對於環保的貢獻,那麼就該趕緊師法日本的做法,訂定出完整的各項配套措施,相信對於台灣的經濟面或是環保面上,都會產生非常大的正面效益的。
※以上圖片由狗仔隊78番拍攝、提供。
於2017/07/11重新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