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 在 2018 年洛杉磯車展推出 iNEXT 概念車,兩年後,首度亮相這輛以 iNEXT 概念車為基礎的全新純電休旅,iX。國內則是由總代理汎德在 2021 年 12/30 發表,引進編成有之前本站曾試駕的 xDrive40 旗艦版[點我觀看]及 xDrive50 旗艦版,與 2022 年 2 月開始預售的性能旗艦 M60 車型。建議售價分別是 xDrive40 旗艦版新臺幣 336 萬元起、本次試駕的 xDrive50 旗艦版新臺幣 436 萬元起,以及性能旗艦 M60 車型新臺幣 638 萬元起。

外觀上,基本上與上次試駕的 xDrive40 旗艦版相同,車頭線條細長的 LED 燈組、雙腎型直立式水箱罩,內部導入 Shy Tech 隱形科技,將攝影機與雷達等傳感系統設置於封閉式水箱罩內,表面若刮傷可在常溫 24 小時內或高溫 5 分鐘內自動修復。車側採用無窗框車門及隱藏式把手,車尾燈具融入尾門線條,並將後鏡頭嵌入廠徽當中,全車也配置 Sport Package 運動化外觀套件。車身尺碼為 4,953 mm x 1,967 mm x 1,696 mm,車高略較 xDrive40 旗艦版高 1mm。本次試駕之車色為「銀粉漆 Sophisto Grey Brilliant Effect Metallic (A90)」。輪圈上搭配 9.5J x 22 的「空氣力學1021型輪圈」,輪胎尺寸為 275/40 R 22。











內裝部分,iX xDrive50 旗艦版使用橄欖葉鞣製天然真皮內裝,皮質顏色為 BMW 經典的橘色。搭配非真圓方向盤、全新架空的排檔座設計、水晶內裝套件、電控調節採光全景式玻璃車頂,以及結合 12.3 吋虛擬數位儀錶搭配 14.9 吋中控觸控螢幕的一體式曲面螢幕。車載系統搭配 BMW iDrive 8 使用者介面與車況抬頭顯示器,亦支援智慧語音助理 2.0、ConnectedDrive 智慧互聯駕駛服務、RSU 遠端軟體更新與無線智慧型手機整合功能,也配備 BMW 手機數位鑰匙 2.0 功能,藉由 Ultra-Wideband (UWB) 超寬頻技術,駕駛無需取出 iPhone 即可解鎖車門。音響部分則配備具有 30 具揚聲器的 Bowers & Wilkins 沉浸式 4D 頂級音響系統,最大總輸出功率為 1615 瓦。














空間機能上,得利於全新架空的排檔座設計,傳統車型排檔鞍座位置前方多增加了一個相當不錯的空間,可用於放置包包、雨傘等隨身物品。後座空間相當寬敞,少了中央隆起,整體非常平整,在兩個前座座椅後方都有 USB Type-c 的插口可供充電,並附有地圖包。行李箱空間表現不差,以接近五米的車格來說雖然不算出眾,但設計上空間相當方正,障板下方亦有相當深的空間。值得一提的是,為了符合安全規範,在尾門開啟時兩側配有兩組尾燈,提供小燈、方向燈、煞車燈等功能。








安全防護方面,iX 車系標準配備主動防撞輔助系統與行人偵測、主動車距定速控制系統、主動車道維持輔助、壅塞交通輔助、車側防撞輔助、路口車流防撞輔助、閃避轉向輔助、盲點偵測警示、車道偏離警示、前後方車流警示、後方防追撞警示、停車後方防撞輔助、速限提示功能、離車警示功能、駕駛注意力輔助功能、Active Protection 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前後方停車警示系統、倒車輔助攝影、360 度環景輔助攝影、自動停車輔助系統、自動倒車輔助系統及 8 具 SRS 輔助氣囊等。

動力配置方面,iX 車系均採用全新第五代 eDrvie 科技與 xDrive 智慧型可變四輪傳動系統,整合電動馬達、動力控制模組與變速系統,而本次試駕的 xDrive50 旗艦版搭載 76.6kWh 容量的鋰電池模組,可輸出 523hp 最大馬力及 765Nm 峰值扭力,較之前試駕的 xDrive40 旗艦版增加 197hp 馬力與 135Nm 的扭力。原廠宣稱 0-100km/h 加速僅需 4.6 秒完成,也較之前試駕的 xDrive40 旗艦版快上 1.5 秒之譜。iX xDrive50 旗艦版具有多種駕駛模式,包括「Personal 個人專屬」、「Sport 運動」、「Efficient 節能」、「Expressive 悅動」、會啟動前雙座按摩椅的「放鬆」與強調視覺的「Digital Art」,選擇相當多元。底盤懸吊部分,iX xDrive50 旗艦版使用前獨立雙 A 臂、後獨立多連桿的配置。電能方面,iX xDrive50 旗艦版使用 CCS1 的充電規格,WLTP 最高續航里程為 372~425 公里。




實際上路體驗,iX xDrive50 旗艦版的動力輸出相當線性,在市區中行走相當舒適,不需要深踩便能輕易跟上車流,遇到些微上下坡也無需調整電門踩踏幅度便可輕鬆克服。底盤設定上相對硬朗,以臺灣相對不平整的路面來說,會有些許彈跳,但由於座椅厚度足夠,並不會不舒適。車體部分使用了鋁金屬,混合再生塑料、高強度鋼與 CFRP 碳纖維強化塑膠,做為混合材料,提升剛性並減輕重量,整體車身鋼性足夠,對於 SUV 高重心的側傾抑制也相當好,正常行駛下並不會有明顯的側傾產生,即使有點速度也不易產生過多側傾造成駕駛與乘客不安。方向盤轉動力道相當舒適,毫無費力或過輕導致缺乏轉動感的感覺,非真圓的方向盤形狀也設計得宜,雖然無法以傳統圓形方向盤所想像的位置掌握,但六邊形的設計只要握在任何兩個邊上,或將虎口置於 3 點-9 點的角上,都能輕鬆駕馭。音響方面,具有 30 具揚聲器的 Bowers & Wilkins 沉浸式 4D 頂級音響系統,在座椅裡裝置有重低音喇叭或者震動器,讓聽覺轉換為觸覺,體現 4D 的體驗;整體以高頻為主要調教,人聲清晰,中低頻表現亦不差,但低頻偏悶,不過等化器可調範圍相當廣,應該可以透過等化器調整打造出最合適的聲響。



BMW 近年也注重經營電動車市場,推出多款電動車款,iX 作為當家純電旗艦休旅,不僅各方面用料質感相當奢華,同時也注入了 BMW 作為一家百年汽車製造商的造車工藝,以一輛普通燃油車輛來檢視 iX,亦是一輛高級豪華的車,跟上新能源車輛的同時,也保留了部分汽車的本質。想必不論是對 BMW 品牌情有獨鍾的「Bimmer」,或是對科技未來有嚮往的電動車買家,甚至是想購入高階豪華休旅車的消費者來說,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