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yota 這個品牌如今在車壇已成為平實可靠的代名詞,但攤開旗下在台灣市場的產品線,最貴的車款竟然來到近 300 萬元大關,而它正是小有名氣的Alphard,碰巧先前總代理為它換上油電動力時,本站未能進行試駕,如今藉這個機會,我們要看看 Alphard 究竟何以能賣這個價格!
新在哪裡?
●換裝 2.5 升 Hybrid 動力搭配 E-four 電氣化四驅系統
●內外觀融入 Hybrid 動力元素
●鋁圈尺碼 18 → 17 吋
●最小迴轉半徑縮短 0.2m
Toyota Alphard 自 2002 年登場至今已橫跨三個世代,現行第三代車型於 2015年亮相、2017 年底進行小改,台灣市場至 2018 年 2 月發表,當時報價 265萬元。2020 年 2 月,總代理為其導入 ADAS 駕駛輔助系統(原廠縮寫為TSS),並進行多媒體系統升級,但報價也調升至 271 萬元。2020 年 8 月,總代理以 2.5 升 Hybrid 動力取代 3.5 升 V6 型式,惟建議售價一口氣上調至284 萬元。2021 年 6 月,總代理藉 2022 年式車型導入 E-Mirror 電子後視鏡,報價則再些微上調至 286 萬元。到了 2021 年底,Alphard 的售價一口氣再漲至 292 萬元,就這麼經過短短幾年,如今它的身價已逼近 300 萬元大關。

文章開頭提及,此回我們要看看 Alphard 究竟何以能賣這個價格並非單純借鑑歷史,而是攤開現今市面上較側重載客取向的大型 MPV,可發現除了 Alphard之外,也包含 Staria、Carnival、V-Class 及 Multivan。這幾位「選手」中,採用單一編成的 Alphard 為入手門檻最高的車款,而若全數以頂規車型來看,其身價也僅遜於 V-Class,況且 Alphard 的身型相較對手還短了一截,更令我們好奇它的本事。在開始試駕環節之前,這裡需先說明由於其 3.5 升 V6 車型本站先前已進行評測,因此本回報導重點較著重油電系統及其它動態表現,以下直接進入體驗內容。



















接著看到這組油電系統,Alphard 的油電系統共包含三具永磁馬達,分別為MG1、MG2 及 MGR。MG1、MG2 均置於前軸,與內燃機三者之間以單套行星齒輪組連結,採用轉速耦合的方式進行動力分流(Power-Split),其中引擎負責輸出動力及驅動 MG1 發電,反之 MG1 亦可做為啟動馬達(MG1 不直接參與動力輸出),MG2 的角色則擔綱前軸動力輸出,並於減速時負責動能回收。至於單獨放置後軸的 MGR,因其轉速始終與車速保持同步關聯,與前軸之間採轉矩耦合的方式銜接,僅透過加載 / 卸載來釋放或回收動能,同時調節前後軸動力輸出比例。E-four 電氣化四驅系統在台灣並非首次出現,2019 年第一季,現行五代 RAV4 導入時便同樣搭載,且整體規格更新。


開著油電 Alphard 帶來的第一印象便是平順,油門踏板邏輯亦調校的相當線性,輕鬆控制車速並非難事。至於動力輸出水準則不能算佳作,由於本車馬力重量比來到 14.05 kg/hp,因此自起步延伸至高速,整體推力釋放調性不易帶給駕駛者動力儲備充足的氛圍,即便進行普通的爬坡或加速,在交通順暢的環境下欲跟上車流,動力輸出錶指針也較常位於「Power」的位置。不過另一方面,原廠似乎也了解這樣的問題,因此 Alphard 的油門反應其實頗為即時,在內燃機啟動的情況下,ECU 對於駕駛者深踩油門的指令可說毫不遲疑,雖然隨後湧現的推力稱不上迅猛,但亦能營造「跟腳」的氛圍。



底盤表現即 Alphard 的亮點之一,Alphard 的懸吊在面對各式大小坑洞時,對於衝擊感的處理大致到位,整體展現出柔韌舒適的調性,雖然其行路品質尚稱不上高檔,但那逼近「乘用車」等級的回饋,欲滿足目標客群已沒有太大問題,而我們認為在調校上,若能針對駛過大坑洞後產生的二三次晃動再修飾些,表現將更趨完美。

過彎表現方面,Alphard 的電子方向機調校不俗,除了低速行駛時應可再輕盈些,其餘條件下其隨車速、舵角增益的阻尼感與回正強度設定大致恰到好處,能營造「自然」的轉向手感。Alphard 的車身動態反應同樣上乘,駕馭它縱使在市區通過兩三個彎角,即不難察覺其突出的車身跟進性,搭配僅 5.6m 的最小迴轉半徑及適中的荷重移轉,能帶給駕駛者如駕馭中大型車般的靈活度。此等調性對於司機來說可謂相對友善,縱使後座載著 VIP,也能較易將它駕馭平順,同時進一步降低疲累感。

最後當然得來聊聊,Alphard 那近 300 萬元的身價究竟值不值?經過一日試駕,答案雖不能說物有所值,但還是具備一定競爭力。首先我們攤開銷售數字,總代理之所以能逐步調高售價,在定位近似的車款當中,Alphard 仍奪下最佳銷量寶座便是主要推手之一,而它之所以能獲得不少買家青睞,所仰賴的便是品牌口碑及動靜態質感。要知道 Alphard 的目標客群多是後座取向,且為法人單位,其內裝氛圍與其它近似車款相較下,可謂在淡化商用色彩之餘又更富高檔氛圍,搭配 Toyota 品牌紮實低調的形象,還沒上路相信就已能搏得買家好感。此外,乘用車等級的行路質感亦為 Alphard 的強項,整體獨特的調性想必短期間內鮮有對手能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