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在哪裡?
●第五代 Discovery 自 2016 發表後,於 2020 年推出小改款
●台灣捷豹路虎選在今年 10 月引進柴油 D250 R-Dynamic SE 與汽油 P300 R-Dynamic SE 雙編成
●採用 Electrical Vehicle Architecture (EVA 2.0) 平台,D250 柴油車型導入 48V MHEV 輕油電複合系統
●車頭換上新款 LED 頭燈組,日行燈位置較過去降低,方向燈支援動態顯示功能,水箱罩也將內部紋路加大
●車側維持懸浮式車頂設計,但前葉子板 DISCOVERY 字樣飾板自銀色改為車身同色
●車尾保持不對稱尾門造型,但將車型字樣移至牌照框內,尾燈組內部導光條自小改款前的環狀造型改為更俐落的一條式造型
●配備 12.3 吋 IDD 全數位虛擬儀錶,更導入全新 Pivi Pro 11.4 吋 HD 多媒體觸控螢幕,支援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手機連接、ClearSight 對地視野及 SOTA 線上更新
●原有的旋扭式排檔改為線傳式排檔,也換上新款旋鈕式空調面板,車內導入大量 USB Type-C 插座,後座出風口自 B 柱改為中船後方。
●標準配備 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也搭載 360 度 3D 環景顯影系統與水深偵測、乘客下車監視系統與後方車流警示、後方碰撞警示
Land Rover 在 1986 年時,為了強化銷售表現,由 7 名員工組成 Project Jay 團隊啟動 Discovery 開發計畫,至 1989 年時推出第一代 Discovery,1990 新增 7 人座車型後奪得 British Design Award,第二代 L318 於 1998 登場,第三代 L319 2004,第四代 2009 (增加防彈版),以扎實越野底子及劇院型座位聞名,累積數量龐大的愛好者。為了拓展更豐富的客層,2014 年時 Land Rover 推出 Discovery Sport 取代 Freelander 車系,2016 年巴黎車展時發表由 Gerry McGovern 操刀時尚的面貌的 L462 世代,採用全新 D7u 鋁合金平台打造,在維持越野本質之外,導入諸多科技配備。
原廠於去年 (2020) 11 月推出 Discovery 小改款車型,採用 Electrical Vehicle Architecture (EVA 2.0) 平台,導入 48V 輕油電複合動力,並針對外觀細節與內裝配備精進,台灣捷豹路虎選在今年 10/25 正式發表,引進編成與建議售價分別是本次試駕的 D250 R-Dynamic SE (新台幣 329 萬元起) 及 P300 R-Dynamic SE (新台幣 357 萬元起)。
外觀方面,小改款 Discovery 在車頭部分換上新款 LED 頭燈組,日行燈位置較過去降低,方向燈支援動態顯示功能,水箱罩也將內部紋路加大,車側維持懸浮式車頂設計,但前葉子板 DISCOVERY 字樣飾板自銀色改為車身同色,車尾保持不對稱尾門造型,但將車型字樣移至牌照框內,尾燈組內部導光條自小改款前的環狀造型改為更俐落的一條式造型,國內引進車型標準搭配 R-Dynamic 套件,足踏 21 吋五幅 5123 式亮澤深灰鑽石塗裝鋁合金輪圈。
內裝方面,小改款 Discovery 在既有的劇院型正七人座架構下,不僅配備 12.3 吋 IDD 全數位虛擬儀錶,更導入全新 Pivi Pro 11.4 吋 HD 多媒體觸控螢幕,支援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手機連接、ClearSight 對地視野及 SOTA 線上更新,原有的旋扭式排檔改為線傳式排檔,也換上新款旋鈕式空調面板,並導入大量 USB Type-C 插座,後座出風口自 B 柱改為中船後方。




安全防護方面,小改款 Discovery 標準配備 ACC 主動式定速巡航含車流排隊輔助功能、LKA 車道維持輔助系統、BSA 盲點偵測與輔助、AEB 自動煞車輔助系統、360 度 3D 環景顯影系統與水深偵測、駕駛注意力監控系統、乘客下車監視系統與後方車流警示、後方碰撞警示、DSC 循跡動態穩定控制系統、HDC 陡坡緩降控制與上坡起步輔助系統、TPMS 胎壓偵測系統及 6 具 SRS 輔助氣囊。
動力配置方面,小改款 Discovery D250 採用 3.0 升 Ingenium 直列 6 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導入 48V 輕油電複合動力系統,於 4,000rpm 時可輸出 249ps 最大馬力,於 2,250rpm 時可輸出 570Nm 峰值扭力,搭配 CommandShift™ ZF 8 速手自排變速箱及恆時四輪傳動系統,原廠宣稱 0-100km/h 加速需時 8.1 秒完成,極速為 194km/h,平均油耗為 12.8km/L。
駕駛 Discovery 上路,新導入的 48V 輕油電系統帶來平順的起步感受,而低轉速即擁有大扭力的柴油引擎,在大雨之中藉由四輪驅動系統的襯托而使豐沛的動力以相當令人安心的方式湧現,且引擎運轉品質出色,噪音抑制亦良好,甚至會產生其非柴油車的錯覺。
乘駕感受方面,小改款 Discovery 採用的鋁合金前雙 A 臂搭配後多連桿的底盤設計,配上標準搭載的電子氣壓懸吊系統,呈現出相當柔順而舒適的路感回饋,方向盤手感偏向模糊但仍可有效改變行進方向,整體調性偏向舒適,NVH 工程表現出色,對於噪音的隔絕與碎震的抑制均達到水準之上。
本次試駕中未體驗的越野能力,相信會是 Discovery 在正七人座空間與科技配備外的最大賣點,包括 34 度進入角、27.5 度穿越角及 30 度離去角,以及最高 90 公分的涉水深度,輔以 283mm 的最低距地高度等條件,輔以 D250 車型可選配的雙速加力箱 (高/低檔位)、ATPC 全地形行進控制系統及 Terrain Response 2 進階全地形反應系統等,對於喜愛戶外越野活動的族群相當適合。
小改款 Discovery 在承襲良好的越野能力,以及劇院式正七人座空間之餘,針對設計細節與科技配備進行提升,入手門檻相較於小改款前卻未提升,甚至還導入採用 48V 輕油電複合動力的 D250 柴油車型,兼具能源效率與動力輸出,相信會持續受到喜愛戶外生活又需承載全家出遊的族群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