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在哪裡?
●Audi 首款量產化純電動車
●導入全數位虛擬後視鏡 (Audi Virtual Exterior Mirror)
●動力採用雙馬達配置,提供 50 quattro 及 55 quattro 兩款輸出
●鋰電池模組容量分為 71kWh 及 95kWh
●支援最高 150kW 的 DC 快速充電
●標準搭載氣壓懸吊
●排檔桿採用手托搭配撥桿設計
Audi e-tron 的歷史可追溯至 2009 年登場的 e-tron 概念跑車,以及參與 Le Mans 賽事的 R18 e-tron quattro 油電賽車,輔以 A3 e-tron 插電式油電複合動力量產車等,替 Audi 累積不少電動化車輛的開發經驗,至 2015 年時成功以第二代 R8 為基礎推出 R8 e-tron 純電跑車,並在歐洲市場少量販售。隨著 SUV 風潮興起,Audi 首款大量生產的純電動車款在 2018 年時以 e-tron 之名跨入 LSUV 級距,並在 2019 年時新增 Sportback 斜背跑旅車型。

國內市場方面,台灣奧迪選在 2019 年 3 月時隨著 Volkswagen 集團 e 動中心的啟用而將 e-tron 首度亮相,並在去年 12 月時正式發表,同步導入 e-tron SUV 及 e-tron Sportback,其中 e-tron SUV 引進編成與建議售價分別是 50 quattro S line (新台幣 304 萬元起) 及 50 quattro advanced (新台幣 325 萬元起) 及 55 quattro S line (新台幣 343 萬元起);e-tron Sportback 則為 50 quattro S line (新台幣 318 萬元起) 及 55 quattro S line (新台幣 357 萬元起),本次試駕車型為 e-tron SUV 55 quattro S line。
外觀方面,e-tron 採用 Audi 專為電動車開發的 e-design 設計風格,講求造型的比例,在車頭保有八角式單體水箱罩樣式,但不具備水箱罩撞風散熱功能,而是用作強調其出自 Audi 休旅家族之用,頭燈標準搭載 Matrix 矩陣式 LED 極光燈組,保險桿兩側設有通風口,車側受惠於流線型設計加上全數位虛擬後視鏡的配置,使風阻係數控制在 0.27Cd,足踏 20 吋胎圈組,車尾採用貫穿式 LED 燈具。
內裝方面,e-tron 的座艙鋪陳與當代 Audi 燃油車款並無太顯著的差異,透過 12.3 吋 Audi 全數位虛擬駕駛座艙 plus 以及中控台上下 2 組螢幕勾勒,搭配灰色天然木紋飾板及環艙氛圍照明套件 (多彩) 營造質感,方向盤採用四幅式設計,後方設有可控制動能回收程度的撥片,排檔桿採用大面積皮質包覆手托搭配手指撥桿設計。


安全防護方面,e-tron 全車系標準配備「公路行車輔助套件」及「都會行車輔助套件」,其中公路行車輔助套件包含 ACC 主動式定速巡航控制系統、塞車輔助系統、前方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主動式車道維持及偏離警示系統、撞擊閃避輔助系統與左轉預警輔助系統等,至於都會行車輔助套件則包含車道變換輔助系統 (盲點警示)、離車安全警示系統、後方橫向車流輔助系統、後方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與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等。
動力配置方面,e-tron 兩款車型均搭載雙馬達與 quattro 智慧型恆時四輪驅動系統,其中 55 quattro 的電池容量為 95kWh,最大馬力為 408ps,峰值扭力 664Nm,原廠宣稱 0-100km/h 加速需時 5.7 秒完成,極速為 200km/h,在 WLTP 標準下具備 436 公里的最高續航里程。
本次試駕活動是自台中 Audi 展間取車,行駛台 74 線快速道路、國道 3 號及國道 6 號高速公路、台 14 線、台 14 甲線、台 8 線及台 9 線等路段,涵蓋市區、高速、郊區及山區等綜合路況,行駛里程將近 250 公里之遠,因此深度體驗了 e-tron 的乘駕表現。
加速表現方面,e-tron 雖有不低的動力數據,但調校仍以舒適平穩為主,在相當綿密且柔順的狀態下持續拉升車速,不會產生猛爆不適的加速感,但需要立即的性能時,將加速踏板踩深一些便可獲得,在高速公路與爬坡路段的加速輕鬆自得,運轉噪音不大,NVH 工程也合乎此級距 LSUV 應有水準,惟高速時高頻的馬達聲需加以習慣。
乘駕品質方面,e-tron 擁有相當精良的底盤調校,標準標配獨立五連桿式跑車化氣壓式懸吊系統在試駕的各路段中均帶來令人驚豔的抑震表現與穩定性,轉彎指向性算是清楚,受惠於設置於底盤且重達約 700 公斤的電池模組使重心大幅降低,駕駛 e-tron 時會產生低於噸位不少的錯覺,即便後座乘客也能享有彎道中愜意的體驗,整體行路品質頗為優異。
本次試駕在出發之時,e-tron 為接近滿電狀態,到達清境農場時約剩下 54%,然而在下坡路段中,透過三段調整的動能回收功能,將回收程度調至最高後,在短時間之內就將電量回充許多,抵達花蓮時多可維持在 25% 剩餘電量,如此表現足以對應多數人的日常駕駛需求,台灣奧迪也在 Audi 展示中心建置 180kW 極速充電站,並與國內充電營運商組成策略聯盟,冀望建構純電生活圈。
在電動車逐漸蔚為顯學的年代,無輪傳統汽車大廠或是新創科技品牌均致力帶來耳目一新的作品,Audi 選擇用較貼近既有燃油車用車習慣的方式,推出了搭載多項科技的 e-tron,使消費者在轉換至電動車之際,無需重新適應,加上造型與介面均承襲一貫的品牌性格,相信對於有意嘗試電動車的豪華品牌客群,具有不低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