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日期 : 2020-7-22

延伸閱讀 : 六代勁戰! YAMAHA CYGNUS GRYPHUS 125發表 小鵝變大鵰?
藉由昨日的發表會文章,我們可以看到全新 CYGNUS GRYPHUS 的特點與車色,在規格大幅升級之下、價格的變動卻不大,讓人感到十分超值。18 年前、勁戰改變了國人對於運動型速克達的認知,如今 CYGNUS GRYPHUS 還會再次顛覆我們的眼界嗎?
大叔試乘心得





VVA 加持,說有感卻也無感!


傾角驗證
大傾角時左側會先磨到側柱。
右側則是會磨到水箱的造型飾蓋以及排氣管中段。
產品特點說明
產品說明時間,台灣山葉開宗明義就表達了,過往勁戰在許多方面都得到消費者的好評,但一直一來也有聽到騎士對於勁戰動力的小小抱怨。因此這次的水冷引擎勁戰 CYGNUS GRYPHUS 在全方面都獲得了進化!嶄新外觀! 強勁引擎! 優異操控!這就是全新進化 CYGNUS GRYPHUS 。
新世代的造型 不同的 CYGNUS
延續勁戰車系一直以來穩定、安心的騎乘,因此在外型設計上也必須符合車輛的性格,車輛前端側面強調縱向基調的造型,讓敏銳的前端操控感表達出來,搭配躍動之勢,展現出 X 型態。整輛車加入了許多過往沒有的肌肉線條,展現出猶如運動員般的感受。
外凸的肌肉車體線條,會將後座乘客的小腿往外頂。
不只是 BLUE CORE 水冷引擎
近年來無論是國內還是全球,YAMAHA 在相當多車款上都採用了以 BLUE CORE 做號召的水冷引擎,BLUE CORE 代表著「高效率燃燒」「優異冷卻性」以及「動力損失低減」,壓縮比從上一代的 10 : 1 提升到 11.2 : 1 。
不僅僅是水冷系統的導入,還加入了在 NMAX 與 YZF-R15 車款上都看得到的可變汽門( VVA )機構。VVA 機構在 SOHC 汽缸頭設計了3個凸輪軸,在進氣側設計了 2 個凸輪軸,分別對應高速與低速,藉由電磁閥切換高、低速凸輪,如此一來就能延長高速時汽門的開啟時間,同時亦能兼顧低速時的扭力輸出。透過這些技術,讓全新勁戰的引擎在排氣量不變的前提下,馬力提升 30%、扭力提升 17% !且在全面提升動力的同時,燃油經濟還能提升 10% 。
水冷系統的體積對比 SMAX 與 Force 體積減少 37% 重量降低 22%
採用 32 位元控制晶片,即便是 NMAX 也只採用 16 位元,換言之是得到更高的精確度,與自家 RS NEO 採用相同的技術,發電機兼具啟動引擎的功能,降低啟動時的噪音與震動外,還能減少機件磨損。
從引擎 Case 外側能夠看到 SMG 的相關零件。
車輛配備
全新開發的高性能輪胎,膠料與剛性都有別以往,規格則加寬為前 120/70-12 後 130/70-12 ,後避震器為 4 段可調。
ABS 與 UBS 版本雖然都採用全液晶儀表,但呈現方面大不相同。
左開關從上到下依序為遠、近燈切換、方向燈及喇叭。
右側開關僅有啟動鈕,車輛沒有配備警示燈開關。
車架採用與自家 RS NEO 相近概念的不對襯車架設計,不僅達到了輕量化的目的,同時也讓車架剛性提升了 25%。車架前半部的剛性大幅加強,對於抗扭曲與抑制震動的剛性變強。 此外還取消了引擎托桿"狗骨頭"的機構。
後搖臂輕量化,同時抑制引擎的震動與噪音,所以造型與過往大不同。
41:59 前後重心配重。
輪圈採用全新的 3 爪 6 幅造型,從後輪圈能看到明顯的輕量化設計。
前制動系統為 245mm 浪花碟盤搭配單向雙活塞卡鉗。
後制動系統為 230mm 碟盤搭配單活塞卡鉗。
電瓶位置改到車箱前端。加大車箱空間,即便是 L 尺寸的 Shoei X-14 放入後,還有空間能放入個人物品。
原廠改裝精品部品
KYB 後避震器最讓人期待, 單筒式油氣分離設定,12mm 彈簧預載無段調整,壓側阻尼18段。加價 3000 元就能獲得,但心動的車友手腳可要快,因為僅有 200 位名額。
產品優惠訊息
車輛建議售價
MOTOGP 版 99000 元
ABS 版 98000 元
UBS 版 88300 元
活動訊息
1~5 代勁戰車主專屬車主活動。
8/2起展售會全台都會舉辦大型展售會。
ABS 前煞車測試
會後Q&A
Q : 輕量化的輪圈與不對稱車架,對比前一代實際重量的差異是多少?
A : 車架部分大約減少了 1 kg、輪圈前後減少 0.6 kg 。車架前端結構強化,特別對縱向剛性有提升。
Q : 這一代的勁戰軸距比過往長,做這項調整的決定是因為新引擎的關係嗎?
A : 車輛開發上有其他的考量。( 推測是因應未來更多不同車型發展所預留空間。)
Q : 置腳空間是否有比過往還短?
A : 與現行款勁戰一樣。
Q : 為什麼取消了警示燈與超車燈?
A : 產品開發時在討論範圍內,但商品強調性能與操控所以有所取捨。
Q : 取消狗骨頭採用鋼板連結,為什麼這麼做?
A : 由於車架剛性變好、且採用SMG智能啟動,發動機本身的震動變小,搭配車架強化,已經不需要使用狗骨頭去固定引擎,抗扭曲的力量就已足夠。
Q : 為何加大輪胎尺寸?
A : 因應動力的提升、並且加大傾角空間。
Q : 從 NMAX 到 六代勁戰,這樣的車型是邁向全球戰略化嗎? 以後台灣山葉的所發售的車款是否會依造全球化、而失去國內速克達的特點?
A : 速克達研發基地仍然在台灣,台灣還是會有自己的主體性。
Q : 前叉後傾角與過往有所不同嗎?
A : 角度由27度改為26.5度,不失穩定性的同時、增加操控靈敏度。
Q : 碟盤由5個鎖點改為3個鎖點?
A : 輕量化考量。
Q & A 結束

本圖文來自小老婆機車網
作者:hom1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