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日期 : 2020-6-08
大家好,我是大叔。

大叔的試乘心得
輕鬆愜意無壓力的騎乘快感,更 FUN!






幾次進彎前的重退檔,拜 A&S 滑動式離合器所賜,後輪沒有多餘的慘叫與跳動。退完檔,放開離合器的瞬間,只感覺車尾下沉了一下並夾雜著因為退檔而暴增的引擎怒吼,多了滑離的感覺竟然大為不同,看來初心騎士可以降低退檔操作失誤帶來的風險。
外觀配備與細節
Fun、Style、Easy 三元素堆疊出新世代 Ninja 風範
更有型的 Style
鷹眼式大燈在造型上做了些修改, LED 大燈的導入在質感上更勝舊款。而整流罩外型部分也更朝 Ninja 家族靠攏,變得更加運動化,但在運動化的設計下舊款風鏡可調的機構就取消了。

簡潔有力的前手把總成,4.3 吋 TFT 多彩儀錶的導入,讓 Ninja 650 的質感更為提升。
左手把總成;由上而下分別為:近 / 遠燈切換、方向燈與喇叭,紅色的則是駐車警示燈。
位於手把總成前方的則是 Pass 燈。
離合器採用鋼索作動,拉桿上有五段間隙可調機構。
右手把總成;簡化剩下斷電開關與引擎啟動鍵。
煞車拉桿同樣具有間隙五段可調機構。
前煞車總泵採用一體式油壺設計。
前整流罩左側有 DC 充電座的預留孔位,可以依照需求另行選購充電座安裝。
除了外觀上的進化,這次改款也將更具科技感的 TFT 多彩液晶儀表導入,除了顯示資訊更為豐富外,更能與車聯 APP 「RIDEOLOGY」連動,透過手機來顯示車輛資訊與行車軌跡。
具有檔位顯示、轉速、時速、里程、電壓、水箱溫度與時間等訊息,與現行 Ninja 1000SX 、Z650 使用相同的 TFT 儀表,甚至是將於第三季發售的 Z H2 也都使用同一顆儀表喔。
這次導入的 TFT 多彩液晶儀表除了上述的資訊外,最大賣點則是能與 「RIDEOLOGY」APP 連動,只要下載 APP 至手機,並將手機與車輛配對,連線成功後即可紀錄車輛各項資訊與行車軌跡。
同時按下儀表下方左右兩顆按鍵,幾秒後便可進入主選單畫面。
在主選單畫面下,可以調整螢幕亮度、日期時間、保養資訊、藍牙等資訊。
下圖就是透過藍芽來與手機進行配對。配對成功後就能開始利用 「RIDEOLOGY」APP 與 Ninja 650 展開冒險旅程囉。
人因介面更加 Easy
油箱前端也與 ZX 6R 造型貼近。
鑰匙孔造型簡潔有力。
油箱經過瘦身,不只線條更為結實,同時提供更佳的挾持服貼性。
前煞車系統採用單向雙活塞搭配 300mm 碟盤。
側整流罩的造型經過修改,能更快將引擎熱氣帶出,同時導向地面,降低騎士大腿的受熱。
A&S 滑動式離合器的導入,除了讓離合器拉桿更好操作外,對於瞬間降檔的滑差抑制也處理得相當柔順,大幅減低新手檔位操作失誤的風險。
右腳踏總成。
腳踏下除了有俗稱的棒棒糖外,更在腳踏下方設計了可替換的滑塊,避免大傾角的狀態下磨壞了腳踏。
左腳踏總成。
在 2017 的改款中,就將原有的側置避震器改為中置多連桿設計,這也被視為是強調運動化的改變之一,的確,在改為中置多連桿後避震後, Ninja 650 的行路感與操控變得更好了。
不對稱後搖臂設計,材質則從鋼管進化成鋁合金鑄壓成型。強度更佳,重量更輕。
短小精幹的下置式排氣管,礙於環保法規的緣故,排氣聲浪不復當年的熱血,要想獲得更酥爽的聲浪,或許只有改裝一途了。
後煞車系統採用單活塞卡鉗搭配 220mm 碟盤。
車尾線條雖與上一代沒太多改變,但線條依舊讓人心動。
後座墊與前坐墊再度優化,從外形上來看似乎差異不大,但實際乘坐後,大叔發現在支撐度與服貼性的確是比起舊款好上一些。後座泡綿厚度也增加,目的就是讓後座乘客能更為舒適。
Z 字型的後尾燈,類似 Z 車系的外觀,採用 LED 燈組。較為可惜的是方向燈並未一併升級為 LED 。
後尾燈作動示意圖:
煞車作動。
方向燈作動。
後座墊開關位於後座下方。
前後分離的坐墊下方空間相當寬裕,未來要塞入行車紀錄器主機或是其他物品都不是問題。

大叔碎碎念
一輛允文允武的通勤紅牌入門車款


我是大叔,下次見。
本圖文來自小老婆機車網
作者:金旺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