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在哪裡?
●Stelvio為 Alfa Romeo 創廠首款百年來首款量產 SUV,於 2016 年洛杉磯車展上正式登場。
●主要對手鎖定 BMW X3/4 、Mercedes-Benz GLC/ GLC Coupe 、Jaguar F-Pace、 Porsche Macan 與 Audi Q5 等車型。
●Alfa Romeo 國內目前無總代理,市面上的新車多半為貿易商自行少量引進。本次試駕是由 PIT 挪威特所提供的歐規車型,與其他美規車型配備上有些許的不同。而 PIT 挪威特在 2018 年開始導入 Stelvio,除了標準車型之外,還曾引進過 Quadrifoglio Verde(QV性能版),但現在只提供本次試駕的 2.0T Q4 四輪驅動版本,建議售價為 280 萬元起。
●動力配置上, Stelvio 2.0T Q4 搭載 2.0 升渦輪增壓引擎,可輸出 280 匹最大馬力以及 41kgm 的最大扭力;至於性能旗艦 Quadrifoglio Verde 版改採 2.9 升 V6 雙渦輪增壓引擎,榨出高達 510 匹最大馬力及 61.2kgm最大扭力的驚人輸出。
●該車選配 Losso 套件(橡木紋飾板、8 向電動含三組記憶座椅、加熱方向盤及座椅、真皮座椅及方向盤、8.8 吋主機)、商業套件(倒車顯影、防眩後視鏡、前後雷達偵測、盲點偵測、電折後視鏡)、舒適套件(迎賓燈、Keyless Entry、手套箱冷藏、隔熱前擋風玻璃),以及銀粉漆、金屬漆、19 吋梅花圈、CarPlay、全景天窗、換檔撥片、Harman/Kardon 音響系統,總計 32 萬元。
擁有一群死忠車迷 (Alfista) 的義大利品牌 Alfa Romeo,國內已有超過 10 年沒有總代理引進新車,但仍有少量自行進口的 Giulia、Giulietta、MiTo 以及 4C 等新世代作品出現在台灣街頭。本次由 PIT 挪威特國際商借的 Stelvio 便是 Alfa Romeo 創廠百年來的首部量產 SUV 作品。
早在 2003 年時 Alfa Romeo 就透過 Kamal 概念車來展現其欲進軍 SUV 市場的意圖,但受限於時空背景,導致量產計畫胎死腹中。近年來全球吹起 SUV 風潮,Alfa Romeo 便選在 2016 年洛杉磯車展正式推出首款量產 SUV 作品 Stelvio。 Stelvio 之名來自於義大利北方阿爾卑斯山的一處山口,當地有一條著名的蜿蜒山道,景色壯闊又充滿挑戰性,甚至被外媒評為「世界最佳駕駛道路」,可見 Alfa Romeo 認為這款 SUV 作品配得上該廠一貫以彎道為故鄉的優異操控傳統。

在外觀方面,Stelvio 的車頭與同為新世代產品房車 Giulia 的設計非常類似,都採用 Alfa Romeo 倒三角形水箱護罩家族風格,另外在車側進氣口中導入了 LED日行燈組設計,而大燈組造型也十分個性。車側部分則在 B 柱採黑色設計,同時 C 柱的線條相當厚實,從後方看過去頗有與跑車相當的濃厚氣勢。




內裝部分,方向盤左下方的 Push Start 按鈕賦予駕駛不凡的熱血感受,真皮材質包覆的運動化三幅式方向盤質感優異,雙峰筒形的儀表板雖非當下流行的全液晶顯示,但判讀性依舊清晰易懂。另外,中控台多媒體整合系統共有 6.5 吋或者 8.8 吋(選配),可惜的是並無觸控功能。排檔座下方的控制旋鈕,左邊是 Alfa DNA 駕駛模式切換,分別是動態(Dynamic)、一般 (Natural)、高效能 (Advanced Efficiency),中央的旋鈕則是控制媒體系統,而最右邊則是音量大小調整。












動力表現上,Stelvio 2.0T Q4 搭載一具 2.0 升渦輪增壓引擎,搭配 ZF 8 速手自排與 Q4 四輪驅動系統,可以發揮出 280 匹最大馬力以及 41kgm 的最大扭力,驅動超過 1.6 噸的車身僅需 5.7 秒即可完成 0-100km/h 加速。


老實說,Alfa Romeo 國內目前無總代理,要接觸到 Alfa Romeo 新車款可說是難能可貴。坐上車,發動引擎、踩下油門、轉動方向盤的剎那會發覺這輛休旅車相當靈巧,方向盤的指向性相當優秀,且底盤帶動車身毫不拖泥帶水,過往休旅車高重心、易晃的感覺並不會輕易感受出來,相信這點從精良的底盤設計即可見一斑。
然而 Stelvio 雖然有更強勁頂級的 Quadrifoglio Verde 性能版,但所試駕的這款 2.0T 渦輪引擎匹配 8 速手自排帶來的衝勁也是相當十足,兩者間對於轉速、檔位的協調度都相當聰敏,相信對於熱愛追求駕駛感受的人來說肯定會感到相當滿意,且愛不釋手。
撇開品牌不談,Stelvio 在性能、空間以及操駕表現上都足以與主流的歐系豪華品牌車款相比,甚至在操駕上更有獨特的魅力,不過對於熱愛 Alfa Romeo 的車迷來說,相信品牌的形象會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車與駕駛之間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