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羊白羊兩相望! HONDA FORZA 300 v.s YAMAHA XMAX300

2020/01/09 07:00

發文日期:2020-1-7

大家好,我是大叔。
有人說為啥小老婆都不做集評啊?要知道,本編緝部的人手已經夠少了,還要跟各位去處理這種鄉民看得很爽,然後車廠覺得不開心的企劃,真是頭殼壞掉嗎?(丟安全帽~) 但是!本編輯部就是這樣的硬頸,該做的事還是要做。

即然如此那今年的第一彈就來個進口三百大羊評比吧!編輯部挑選了進口三百級距速克達的兩輛代表,分別是在 2018 年改款的 Honda FORZA 300 與蟬聯銷售冠軍的 Yamaha XMAX 300,這兩位對手無論是在配備或動力上都各有所長,接下來就讓大叔帶各位看看黑羊白羊究竟該怎麼選?




關於這兩隻大羊的詳細介紹可以參閱下列文章,這次大叔要從一些小細節處來聊聊兩者的差異。
[採訪] 躍進心世代 2018 NSS 300 / Forza 300試乘

[心得] 快意淋漓的操控感!HONDA FORZA (NSS) 300 大叔試駕

[測報] YAMAHA XMAX 300細節拆解分享

[心得] YAMAHA XMAX 300 的一日輕旅行



人因工學

扣掉乘坐姿勢與騎乘三角,關於手把上的各項按鍵及開關順手與否,往往是許多車主忽略同時更是車廠沒告訴你的地方。大叔這次特別以自身的感受告訴各位關於在操作各項按鍵上的順暢度為何。

FORZA 300
相較於 XMAX 300 簡潔的設計, FORZA 300 因為多了電動風鏡開關的緣故,在左手把的操作就略顯複雜些。但不得不說,本田的人因工學設計還是較為其強項,各項開關的操作相當就手,就連離最遠的電動風鏡調整鈕,以大叔甜不辣般的指頭都能輕鬆操作,相當厲害。而將喇叭與方向燈開關交換位置的立意來看,不得不佩服更改設計的初衷,畢竟一般道路使用方向燈的機會是比喇叭的機率高多了。雖然還是有不熟悉的車主在轉彎時常常會按到喇叭,或是在緊急狀況時按到方向燈開關....。



XMAX 300
按鍵佈局強調簡潔有力的 XMAX 300 ,在操作上就是一貫的 Yamaha 。中規中矩的設計在操作上也是相當就手。將啟動與斷電開關整合後,原有的啟動鍵位置則變成了儀表資訊的切換開關,這個也是得花一些時間來適應的。



手把高度及寬度

影響騎乘三角的除了坐墊與腳踏外,手把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關鍵。無論是高度或是角度,都足以改變騎士對於操控的掌握,進而影響長途騎乘時的舒適度。


手把高度

手把高度 1040mm 的 FORZA 300 ,比起 XMAX 300 低了約 24mm 。在整體的騎乘感受上, FORZA 300 有著較佳的舒適度,騎士手臂不會有種「吊著」的感受。


手把寬度

XMAX  300 有著較寬的手把,在轉向上造就了較為靈活的感受。雖然 FORZA 300 的寬度少了 XMAX 300 約 25mm ,加上角度較為內縮,給人較為緊緻的操控感。





騎乘三角與限速器安裝示意

可以比較一下了FORZA 300 與 XMAX 300 的置腳空間與騎乘三角示意圖,由圖中比較可以發現,FORZA 300 的前置腳設計可以將 3/4 以上的腳掌服貼腳踏,而 XMAX 300 則是只有 2/3 的腳掌能貼合腳踏,在腳跟處有較多空隙。限速器與前座的空間也是 FORZA 300 較為寬敞,對於限速器而言後座當然是越寬敞越好,但對於前座騎士來說當然是越緊緻越好啊(奸笑)。至於兩輛車的座高對於大叔的身高而言, FORZA 300 的 780mm 座高的確比 XMAX 300 的 795mm 來得更沒有壓力,雖然大叔都能雙腳著地啦。

騎士 Cubman
身高:183cm
 

FORZA 300

 

XMAX 300


置物空間

FORZA 300

既為通勤大羊,置物空間都是兩台車的主打賣點之一。FORZA 300 的 53.5L 大置物空間從上一代就相當傑出,置入兩頂大帽體的全罩式安全帽都不是問題。這代又多了智慧隔板設計,讓車主能夠有效利用空間同時避免物品在置物箱內移動。

 

特殊隔板可以依需求將置物空間分割,相當聰明的設計。



 

工具包則是延續前代的巧思,只是空間有後方移至左側。內縮設計除了不影響置物箱容量外,還額外多了可以置入行車記錄器主機的位置。


XMAX 300

同樣具有大空間的 XMAX 300 ,一樣可以置入兩頂大帽體的全罩安全帽。不過沒有 FORZA 300 的隔板設計,讓 XMAX 300 在空間利用上就少了些便利性。同時也未像 FORZA 300 具有類似羊毛氈的隔音墊,整體質感上稍稍弱了點。

 

置物箱照明燈。

 

在置物箱前段有泡棉材質的隔熱墊。


前置物空間

FORZA 300

由前代的雙置物箱簡化至左側單一置物箱,算是這一代最大的變動之一。雖然數量減少但是空間卻大得驚人,又深又大的置物箱內建了 DC 充電座,可供手機等 3C 產品充電,內側還有放置手機的設計,避免手機在充電時在置物箱內滾動。

 

手機放置空間,但只限 iPhone 7 尺寸的手機放置,大小超過的如 iPhone 7 Plus 就沒辦法啦。




 

放入一罐 600c.c. 的寶特瓶也不是問題,可見其深度....


XMAX 300

左右皆有置物空間的 XMAX 300 ,左右兩側的置物空間皆可放進一隻 iPhone 7 Plus 大小的手機。DC 充電座同樣位於左側置物箱中,同時具有上鎖功能,增加些防盜能力。




 

右側也能置入一瓶 600 c.c. 的寶特瓶,但外蓋就無法闔上,在深度方面略遜 FORZA 300。




加速測試

好啦,終於要到了大家都在意的加速測試時間!同樣地,那些找了羽量級試車手來測試的數據本站是嗤之以鼻的,要就採用接近雙載體重的試車手來才能體現最嚴苛的測試條件嘛(笑~)。所以大叔和同事大 K 就負責這次的加速測試,和往常一樣,先過磅測重,不足的差異將由等重的壓艙物來彌補。
 

測試員一號 Cubman 大叔

 

裝備重量: 108.75kg

 

測試員二號 大 K

 

裝備重量: 117.45kg

 

由於兩者之間有著近 9kg 的重量差異,所以我們將兩瓶礦泉水與啞鈴湊齊壓艙物的重量。

 

由於大叔較輕,所以壓艙物則是跟著大叔跑囉。

 

接著就是來到測試場地,進行 0-100km/h 與 0-400m 的加速測試。


0-100km/h 加速
 

FORZA 300

 

FORZA 300 的成績為 13.579s ,達成距離為 257.929m 。

 

XMAX 300

 

XMAX 300 的成績為 11.962s ,達成距離為 222.296m 。


兩者在 0-100km/h 的成績中有著 1.617s 的差距,而達成距離更是拉大至 35.633m 之譜,雖然這代 FORZA 300 已經減重 12kg 之多,但排氣量的差異仍是無法跨越的一道鴻溝。

等等~如果起步的短距離衝刺的成績是這樣,那中距離的加速又會是怎樣呢?於是編輯部立刻加碼進行 0-400m 的加速測試。


0-400m 加速測試
 

排氣量還是有差,在中段 XMAX300 已將距離拉至五個車身。

 

為求測試公平,共進行六次測試。每趟測試後便換手與壓艙物,並在下次變換車道以便將變因降至最低。

 

雖然 FORZA 300 在0-100km/h 加速中的秒數不盡理想,但在 0-400m 加速上似乎又稍稍追上了 XMAX 300 的腳步,秒速只差了不到一秒,最大速度則是少了 5.22km/h 的時速,可以看到擁有較大動力的 XMAX 300 無論是在起步、加速上都略勝 FORZA 300 一籌。但要是用更長的距離來測試,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有趣的情況?







操控PK 繞錐測試

比完了加速,當然也要來驗證一下改款後的 FORZA 300 是不是有能力與操控見長的 XMAX 300 一較長短?大叔將兩輛車以最快的速度通過錐桶,來比較通過的成績為何。

FORZA 300
通過時間: 5.56s



XAMX
通過時間: 5.60s


最終 XMAX 300 以 0.04s 的差距略遜 FORZA 300 。就數據來看,軸距較短、重心較低的 FORZA 300 (1510mm) 在繞錐應該會以壓倒性的時間來碾壓軸距較長、重心較高的 XMAX 300(1540mm),但大叔實際測試後,發現重心較高的 XMAX 300 在繞錐的靈活性反倒比 FORZA 300 來的靈巧,只是礙於懸吊的特性在變換重心時油門的加速時機得多費心;而重心較低的 FORZA 300 在連續變化的繞錐測試中轉向的靈活性就沒有 XMAX 300 來得靈巧,不過拜懸吊的優異反應,則是讓前後輪牢牢的貼在地上,所以在加、減速與變換重心上的時間 FORZA 300 就表現相當均衡。

但是在高速過彎的穩定性,則是剛好相反, 相較於高速彎中 FORZA 300 給人穩定的感受, XMAX 300 則是有種輕浮的感受,這樣的差異則是令人相當玩味。


跑得快也要停得下來 濕地煞停測試!

為了挑戰 ABS 在濕滑地面上的煞停表現,編輯部特別選了個下著大雨的天氣,來模擬低摩擦係數的地面狀態。將車輛加速至 60km/h 進入測試區後前後全力煞車,依照煞停的距離來判斷煞車測試的評分。


FORZA 300




煞停時間:1.863s
煞停距離:14.697m



XMAX 300





煞停時間:2.062s
煞停距離:17.777m



不得不說, XMAX 300 的 ABS 系統算是比較有個性的,全力急煞時總會先聽到後輪「嘰」的一聲,然後才從拉桿處感到 ABS 作動的猛烈回饋,而相較之下 FORZA 300 的 ABS 系統回饋就柔順的多。最後的結果是 FORZA 300 以最短距離勝出,在兩輛車皆有 ABS 配備下, ABS 設定上的差異最終還是影響了表現。

快速回顧一下,兩輛車的細節及測試成績



大叔碎碎念




各有優勢令人頭痛的選擇!

在 XMAX 300 以超越同級的配備( LED 頭燈、TCS、ABS、 Keyless 系統等)還有破盤的價格( 22.8 萬)殺進國內市場時,殺得各大車廠措手不及。同為進口的 NSS 300 在各項配備皆不及 XMAX 300 的狀況下,終於在 2018 年以改款之姿現身台灣。主打高質感配備的 FORZA 300 在改款後的確有了正面迎擊 XMAX 300 的本錢,更科技化的儀表、更符合旅跑速克達風格的長風鏡還多了電動可調的選項;TCS 、ABS 與 Keyless 免鑰匙系統只要是 XMAX 300 有的, FORZA 300 一樣沒少!

但是,四萬元的價差能夠吸引原有 XMAX 300 的客群嗎?雖說強調運動性的 XMAX 300 其實有著 Yamaha 車款「不改不騎」的一貫傳統,但是四萬的價差能夠換到 FORZA 300 的質感與配備嗎?好像很難有個確定的答案。

就像古老的伊索寓言那樣,黑羊白羊在獨木橋上相遇,誰也不願意相讓的狀況實際在大叔的內心上演,配備質感掛帥的 FORZA 300 ,動力爽度滿點的 XMAX 300 ,各有各的好,真的很難去做出選擇。

更何況,還有個貼一點就升級的 MAXSYM TL ......

我是大叔,真的難選,下次見。

影片好讀版

本圖文來自小老婆機車網

作者:金旺男

BackTop
合作夥伴
  • 新車市
  • PChome
  • LINE TODAY
  • ETtoday車雲
  • 商車王
  • 車未來 AutoFuture
  • Automachi
  • 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