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19-10-2
設計是一門相當有趣的學問,在台灣市場上異軍突起的 Gogoro 電動機車,無論是 1 代到 3 代車型,在外觀上總是能引起廣大的討論與迴響,就連這一回最新的 VIVA 也毫不例外,發表會一登場的模樣,真是讓全台千萬人民都驚呆了,就連我也沒想過,這是一台機車該有的模樣。
台灣是人人稱之的速克達王國,無論是 125c.c. 或 150c.c. 級距都好,它就是台灣許多家庭所必備的交通工具,以現今的社會型態來看,50c.c. 級距的速克達占比相當稀少,不過 Gogoro 這一回卻是反向思考,究竟睿能葫蘆裡賣什麼藥? VIVA 的客群目標與騎乘感受是什麼樣?就一起來看看本次的試車單元吧!
騎乘心得
第一眼看到 VIVA 這部車,頓時間我也難以找到洽當的形容詞來描述,不過就如同網友所描述的,它真的很像一隻交通錐,我不太確定這樣的設計手法能不能被大眾接受,但可以確定的是相當有創意,除此之外更再度引起了台灣市場的討論與關注,打從學會騎摩托車的那一年起,我所騎乘的車種都是 125c.c. 級距的速克達,對於 50c.c. 的機種體驗可說是少之又少,更別提 50c.c. 級距的電動機車,VIVA 的確是非常吸睛,卻也不禁讓我好奇,這車真的夠用嗎?
如果要以平常試乘的強度來看,VIVA 的懸吊、煞車、車架、動力...等來說,絕對不會是我的菜,但是就如同當初發表會所提到的目標客群,是以每日騎乘 5~10 公里,沒有過於要求車輛強度與性能的對象,簡單來說就是把自己的標準放低一點,好比去路邊攤吃一碗陽春麵,不會抱著碗裡頭有什麼高級食材的想法,只求能填飽肚子即可,VIVA 看起來就是如此的樸實,一般道路騎乘最快時速為 53 km/hr 左右,按下方格旗模式後會讓極速來到 63 km/hr,這樣的車速會跟不上台北市通勤族的車流嗎?答案是並不會,唯獨在超車時會顯得力不從心,但,這就是它的極限了。
Gogoro VIVA 對於道路顛頗的處理可說是差強人意,即使是以 30 km/hr 的車速經過坑洞,路感就會沿著輪胎、輪框、懸吊、車架
、椅墊...等傳遞至騎士身上,騎乘了半個小時的車程,真的是會讓人忍不住站起來按摩臀部,甚至是在市區的小角落裡過彎,車架就會呈現一股特別的彈性,而這股彈性卻又不會讓人感到過於害怕;VIVA 的前後輪煞車皆採用單向單活塞的煞車卡鉗,和市面產品看起來就是差了一截,但是別忘了它的最高時速也不過 60 km/hr,殺雞何須用到牛刀呢?
很多人在購車前都會先上網作功課,了解自己的需求在哪邊,譬如想要彎道中快進快出的穩定性、學校在山上要有足夠的動力、有雙載的需求...等,無形之中就會對自己的需求設下等級,接著再去挑符合自己需求的車輛,Gogoro VIVA 這台車的特性,就是只能騎到 60 km/hr、煞車線性緩和、車架柔軟,它真的不是性能取向的產品,但如果拋開了過往的堅持己見,悠悠哉哉的在都市中漫遊,其實顯得相當輕鬆愜意。
Gogoro VIVA 車輛特色
採用整合式輪轂馬達,最大動力 4.02 匹
採用單顆電池設計
車重僅 80kg
單色液晶儀表顯示
多種選配件組合打造個人風格
簡報重點
本次的簡報內容並非著重於車輛性能與配備,而是由 Gogoro 的設計師「水哥」來替各位說明 VIVA 的設計理念,其實就是以英文單字中的 EASY 做為發想,它很容易上手、騎起來很簡單、功能配備也很簡單,這就是團隊所要呈現的想法,然而把四個字母拆開後,就可以分為「Elegant」優雅、「Attitude」態度、「Smart」聰明、「You」你,VIVA 呈現不侵略的優雅外觀,選擇 Gogoro 產品的人又具有非凡態度,再加上透過 APP 連結車輛的聰明,以及將你做為對象的構思。
水哥在現場運用白板,簡易畫了各車款間的構思與差異,左上角為 Gogoro 1 的構思,是以騎士的頭部與車輛前後輪為出發點,造就了那圓潤的外型,並且在車體配置上也有了突破框架的設計,只可惜換來的就是龐大成本,而這也促成了團隊將產品走向更適合普羅大眾,雖然做出了極大的犧牲,但如同右上角所呈現的 Gogoro 2 雛形,它無非是更適合雙載騎乘的機種,以現有的銷售數據看來,Gogoro 2 絕對是一項重要功臣。
與此同時,他們仍持續思考著能在做出什麼樣的變化,左下角的 Gogoro 3 就是削去車頭正面的左右兩側肩膀,並且將視覺線條往上提升,同時將車尾線條拉長,讓它看起來更加無負擔,營造一股輕巧的感受,至於本回的 VIVA 就如同先前所提到的主題,是以極簡風格作為出發點,它依然是繼承了 Gogoro 過往車種的理念。
根據水哥所提供的草圖顯示,VIVA 幾乎就是呈現了滑板車的風格,它適合那些年輕且勇於表達個人特色的族群,透過更多的套件組合,能打造出不一樣的效果,然而極簡的風格同時也適合年紀較長的族群,因為騎乘 VIVA 不需要想太多,它非常好上手,至於為了麼要用 VIVA 一詞,而不是延續過往採用數字作為命名?這一詞是源自於義大利文,翻譯成英文就是 live,有著結合生活的意象而來。

他說臺灣市場上的速克達機種非常多,但是彼此間在討論這些產品的時候,難以從外型直接讓人有很強烈的共鳴,但是 Gogoro 從 1~4 代的產品都有綽號,按照排列先後順序為蛋、香腸嘴、蓮霧、交通錐,即使是不太懂車的人大概都能透過這些關鍵詞,馬上就猜到對方騎什麼車,正因為每個人對於車輛的了解程度不一,以設計帶出記憶,讓話題十足的共鳴深植腦海裡,正是 Gogoro 一路走來的方式。

外型設計
Gogoro 車系與生俱來都有著引起討論的特色,它在網友的形容中雖然非常像交通錐,不過這樣的造型讓我想起 1970 年代的跑速樂,在車頭處的造型可說是有著巧妙的神韻。VIVA 所搭載的大燈為 LED 全時點燈形式,而安裝的位置恰巧於龍頭處,也成為 Gogoro 旗下一款會隨著龍頭轉動,而改變大燈照明區域的車款。



操作介面與實用配備




右把手總成由上至下依序為「什麼按鍵都沒有」,這一開始讓我感到非常驚訝,因為以往機種的右把手總成可是有三顆按鍵,分別是椅墊開啟 / REGEN 電能回充、TRIP 里程切換 / 方格旗模式,以及 SMART 智慧模式切換開關,不過 VIVA 沒有電能回充切換功能,也沒有智慧模式切換開關,里程顯示切換按鍵也挪至儀表板上,那原有的方格旗模式與坐墊開啟按鍵,為何移至左把手總成上呢?
這是因為每當按下 Gogoro VIVA 的方格旗按鍵後,只會提供 30 秒的最大動力,讓極速提升至 60 km/hr 左右,換句話說,這顆按鍵會成為反覆操作的開關,在試乘的過程中我幾乎都是保持方格旗模式,如果這顆按鍵放在右把手總成,當騎士要一邊轉動油門,還要一邊騰出大拇指來按壓按鍵,可說是難以操作。




性能配備
Gogoro VIVA 的動力核心為 GH1 整合式鋁合金輪轂馬達,可在 500 轉時提供最大 4.02 匹馬力,200 轉時在輪上提供最大 9.7 公斤米的扭力,整體輸出的反應顯得相當線性且溫和,將右手油門全力轉到底也不會有強勁的衝刺感,非常適合剛接觸機車的使用族群。




加購配件
Gogoro VIVA 以極簡的思維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可依照騎士需求,或是營造個人風格來添購額外的配件,本次所試乘的車輛配有無線充電款一體成型手機架、舒適型後扶手、同心圓防滑墊 V3、極簡造型鋁合金掛勾,在 Gogoro 官方網站上有許多不同的超值套件組合,喜歡的朋友不妨參考看看。
騎乘四視圖


總結
2019 年可說是電動機車的元年,不僅僅是 Gogoro 電動機車在市場上販售,目前台灣可分為四大陣營、第一陣營為採用 Gogoro Network 的 Gogoro、YAMAHA EC-05、A Motor Ai-1 以及即將推出的 PGO 電動機車,第二陣營為採用充電系統的中華 eMOVING iE 125,第三陣營為採用中油系統的 SYM,第四陣營則是 KYMCO 的 Ionex 系統,綜觀來說大多是以 125c.c. 級距做為主要產品,而 Gogoro 看準了這一點,以入門卻不失基本代步騎乘的 50c.c. 級距打入市場,推出定價 54,980 元的 VIVA。
的確,它的配備看起來相當陽春,但是以這樣的前提下,在日常生活中要進行短途的代步仍是綽綽有餘,會選擇這台車的消費者,絕對不是要上路和別人比拚與較量,也不是在山道中展現強悍的車輛性能,而是以不同的角度和思想騎出自我,畢竟騎車不是為了別人,能滿足自己的需求相當重要。
本圖文來自小老婆機車網
作者: kimiyo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