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在哪裡?
●預售價 150 萬,多退少不補,入主再贈價值 5 萬元 AC 交流家用充電設備。
●外觀導入 NISSAN V-motion 新世代家族設計語彙,搭配專屬 3D 環保藍色冰塊造型水箱護罩,塑造動感流線外型。
●車頭具備 LED 頭燈及 LED 日行燈,車側上方為 2 tone 懸浮式車頂造型
●車色方面提供珍珠白車身搭配黑車頂的雙色車型,另有 9 種接訂生產車色供車主選擇,包括珍珠白/勁月白/刀刃銀/淨翠綠/電光灰/淬鍊黑/魅艷紅/躍動紅/古銅金等。
●內裝採用方向盤為三幅 D 型多功能運動化式樣,兩側設有控制按鈕,中控台設有 8 吋懸浮觸控螢幕,支援 Apple CarPlay/Android 連接,儀表板具備 7 吋多功能顯示機能,並配置電動車專屬排檔旋鈕。
●標配 e-Pedal 油門煞車整合控制系統。開啟後,可使用單一踏板控制加速與煞車,省去在油門與煞車踏板來回之間的切換,減少疲勞,讓駕駛開車更輕鬆。
●標配 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 智行科技,包括 IEB 防追撞緊急煞車系統、ICC 智慧型定速控制系統、LDP 車道偏離預防系統、AVM 環景影像行車輔助、RCTA 後方車側警示系統、BSW 盲點警示系統等 ADAS 系統。
●採用電池模組搭配平整化底盤、總電力量 40kwh。
●發電機輸出功率達 85kW,最大馬力 147hp、最大扭力 32.6kgm,最大續航力 311 km(經NEDC測試) 。
●電池保固原廠提供 8 年或 16 萬公里
每個世代的時空背景都有不同的合適替代能源方案,但說起電動車,或許會有人馬上聯想到非傳統車廠出身的 Tesla。然而,事實上電動車的發展歷史其實遠比現在最廣泛運用的內燃機汽車還要早,各大傳統車廠早已涉略許久。
本次試駕的 Nissan Leaf 從 2010 年誕生以來,銷售市場涵蓋全球,上市以來累計至 2019 年已在全球銷售超過 45 萬輛,同時也是歐洲最暢銷的電動車款。而第二代車型於 2017 年登場,憑著更成熟的動力系統以及亮麗的新世代造型,同樣獲得市場上的認同。
第二代 Leaf 在車頭部分導入了新世代 V-motion 的設計風格,外擴的葉子板與輪拱設計視覺上相當飽滿,搭配造型非常銳利的 LED 頭燈更顯運動感。而車體的造型靈感來自於飛機的機翼,讓車身周圍的氣流保持對稱,子彈形狀的外型不僅造就出 0.28 Cd 超低風阻係數,低扁的車身也能與路面拉近距離,使得車輛在高速行駛能夠引發抬升效應,幫助高速行駛時的車身穩定。







內裝上運用皮質與硬質塑料相互搭配而成,中控台的佈局相當簡潔,結合影音實體功能按鍵以及空調功能鍵,操作上相當就手便利。全新的 8 吋觸控螢幕也支援 Apple CarPlay、Android Auto 智慧裝置,方向盤是 Nissan 家族全新的三幅式設計,並採用平底化設計搭配真皮材質包覆強化握感,而儀表版捨棄過去雙層式的設計,改採液晶螢幕與類比時速的組合,判讀上也更加清晰容易。









Leaf 具備 Nissan Intelligent Mobility 全方位智行科技,擁有完整的行車安全配備,包含 IEB 防追撞緊急煞車系統、ICC 智慧型定速控制系統、LDP 車道偏離預防系統、AVM 環景影像行車輔助、BSW 盲點警示系統、RCTA 後方車側警示系統及 e-Pedal 油門煞車整合控制系統。
打開車頭前方的「引擎蓋」,可以看到內部的設計結構、線路和電瓶位置都相當熟悉,但是常見的內燃機引擎已經被電動馬達所取代,上方也使用黑色塑膠蓋來點綴,不特別說明還不知道它是一款電動車。而 Leaf 所搭載的發電機輸出功率達 85kW,最大馬力 147hp、最大扭力 32.6kgm,搭配容量為 40kWh 的電池組,最大續航力約為 311 km (經NEDC測試)。




雖然此回試駕並非 7Car<小七車觀點>編輯部第一次駕駛電動車,但在開慣燃油車的條件下,實際上路馬上明顯感受出電動車與傳統燃油車的不同,少了引擎的怠速抖動與聲浪、換檔的轉速變化,坐在車內透過傳統的駕駛介面來操作,一切既是感到熟悉又陌生。

Leaf 總輸出值不大,換算下來與歐系車使用的 1.4/1.5 升四缸渦輪引擎相當,操駕起來就如同一般燃油車平穩安定,較有物理線性的步進感受。不過若是嚐試大腳油門,從靜止到中高速的加速感受可以說是一氣呵成,簡單、不囉嗦這就是電動車的特性。但是說起油門,Leaf 配備了一項相當有趣的 e-Pedal 油門煞車整合系統,當這項功能開啟後,你只需要控制好油門踏板就好了。
換句話說,可以想像 e-Pedal 就像遊樂園的「碰碰車」,踩下油門就是加速,鬆開油門就是煞車,當你習慣之後就完全不需要煞車踏板。只是這項功能對於習慣油門、剎車分開操作的一般駕駛來說,相當考驗駕駛對於油門控制的技巧,若是油門鬆開的空間過大,煞車身體往前的慣性反而容易造成乘客的不舒適。
在操控表現方面,Leaf 的懸吊系統設定為舒適導向,經過起伏的路段能夠明確感受到車身的上下擺動,但避震又能有效吸收過多的碎震;另外在過彎時車身雖然側傾相當明顯,不過底盤卻帶給駕駛具有相當不錯的穩定感,畢竟 Leaf 行銷多國,又必需滿足多種路況的歐洲國家,底盤調校自然不能馬虎。
作為一款新能源的產品,Nissan Leaf 所接觸到的外觀、內裝以及底盤設計都與過往燃油車款雷同,同時動力輸出以及續航力、安全科技配備等部分都有著水準之內的表現,只不過現階段電動車在國內還不是大眾普遍接受的產品。撇開價格不說,大多數的消費者對電池續航力還是會感到疑慮,儘管國內的用車環境不大,也並非每次出門就要一次性用光所有電量,在充電站設施完善之前,這方面相信還是國內消費者心中最大的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