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科技咖啡! 2019 Honda CB650R 媒體試乘

2019/04/20 07:00

發文日期:2019-4-19

去年的米蘭車展上,Honda 推出了 「Neo Sport Cafe」家族中的最新力作- CB650R 。沿襲老大哥 CB1000R 的科技外觀,加上源自 CB650F 的經典直列四缸引擎,這輛中量級運動街車的問世,完成了 Neo Sport Cafe 家系中的最後一塊拼圖,也讓復古運動車款的陣容更加完整。

這次台灣本田二輪用最快的速度引進這輛令人矚目的新世代中量級車款,當科技與復古風格結合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讓大叔帶各位來看。


延伸閱讀:[採訪] [2018米蘭車展] HONDA CB650R登場 ! 未來的金屬版圖

改款重點


照例先幫各位畫個改款重點:

更輕更有剛性的車架。

 

後避震魚眼座優化。

新的集氣箱

缸頭系統的優化

新的排氣尾段角度變更

 

試乘心得

初次跨上 CB650R 的感受就是,恩~這車的騎姿又更為戰鬥些了,相較於舊款 CB650F 較偏向舒適的姿勢而言,CB650R 的確「硬派」不少。從前傾的角度及腳踏的高度,可以感受到 Honda 的工程團隊要傳達的理念,就是給予騎士更大的興奮感!

升級後的懸吊及煞車,讓大叔在山道上充分享受了極高的彎道樂趣,就算進彎前的重煞,前叉依舊穩定地將前輪壓制在地面上。但後懸吊就有些過於興奮,偏硬的設定讓後輪在遇到不平整的路面時會有跳動的狀況。這其實很難說是個缺點,畢竟,大叔覺得運動車款還是得要有個「硬派」的懸吊來匹配才算是運動車款。重量更是讓 CB650R 操控升級的另一功臣,從車架、輪圈到大燈等零件,工程師們為了達成那句名言「重量是速度的敵人」絞盡腦汁地去減輕 CB650R 的重量。

引擎動力則是依舊擺脫不了 600 級距引擎的宿命,雖然 Honda 的工程師努力地要改變大眾對於中量級街車的高轉速輸出印象,但是六千轉依舊是個分水嶺,在這之前的動力反應只能用柔順來形容,非得將轉速拉過六千以後才能感受到爆發的動力。這是個缺點嗎?大叔並不覺得,考量到此車的定位是給那些由黃牌輕檔升級或是人生第一台大重機的族群,如果太過暴力的動力反倒不易操控,加上 CB650R 又加入了 HSTC 與滑動離合器,大大地降低因為油門或是退檔所造成的失誤機率。

另一個讓大叔讚嘆的部分就是,本田的四缸聲浪依舊是個賣點,特別是在萬轉後的高亢排氣聲,迴盪在午後的山道間,根本就是天籟。新的排氣尾段讓聲浪更勝於舊款,同時優化後的缸頭系統在凸輪軸、內鍊、汽門彈簧、汽門正時等零件做出了改變,同時採用銥合金火星塞來強化點火效率,讓動力的傳達為直接。
原廠這次也推出升檔快排套件供車主選配,以 CB650R 轉速提升的速度來看,強烈建議準車主一定要加價選配快排,大轉油門的同時爽度絕對是加倍的。

總結一下,瘦身有成的 CB650R 就像是個步入三十五歲後健身有成的大叔, 除了身材的肌肉線條更優美外,外觀看來也更為年輕,至於那身外衣下的爆發力....呵呵!得要讓你親自試試才能知道。

 

四視圖

編輯 Cubman 大叔:身高183cm、體重102kg

 

至於編緣人 Kimi 這樣說

2017 年米蘭車展上,Honda 率先推出 Neo Sports Cafe 家族的強棒 CB1000R ,帶有些許的復古氣息與未來感讓全世界車壇眼睛為之一亮,而在同一時間也曝光了 125 以及 300 兩部入門級距車款,卻唯獨缺少了中級距的車款,但是 Honda 並沒有讓各位失望,很快地在2018 年米蘭車展看見了這部 CB650R。

和前一代的 CB650F 相比,CB650R 最能讓我明顯感受到的就是騎乘姿勢改變,把手下降前移,再加上提高與後移的腳踏位置,正因如此造就它更為前傾的騎乘姿勢,不再像是過往那般較為直挺,悠閒的騎乘姿勢,反倒是更有運動氣息,但也沒有過度極端而讓人產生不識感,值得注意的是座高與前一代機種相同,170 公分的身高要讓雙腳平踏沒有問題。

發動引擎緩緩放開離合器拉桿,在原廠的設定之下,仍可感受到離合器接合的時機點較晚,這個反應與前一代的機種相差不大,但這並不是太大的問題,騎士可自行調整離合器拉桿的間距,在動力方面 CB650R 並沒有太顯著的差異,5000 轉前的動力反應較為溫和,引擎煞車的力道較為沉重,此外,在 2 檔 2~3000 轉間的油門開度要特別注意,即使是小幅度的油門開閉下,仍會有被往前踹一下、拉住、踹一下、拉住,如此反覆的力道。

經過幾次的反覆測試下依然有這樣的狀況,不過同時也發現一個優點,在後懸吊與搖臂的反應上非常良好,因為那樣踹一下的感受代表著車輛正處於急加速的狀態,車身後半部卻不會因此顯得柔軟,或是左右晃動的情況,支撐性非常好,只是以這樣的前提下,在彎道以及破碎路面的反應就顯得較為陽剛,細碎的彈跳感較多。

 

在車身前半部的反應上,懸吊已經從原先的 41mm Showa SDBV 正立式前叉,改為 41mm Showa SFF 倒立式前叉,當重煞車時荷重由後往前轉移時,除了多一點支撐性外,還多了一點彈性,車輛轉彎時手把的反應更為迅速,不會像過去那樣有些遲鈍,但迅速與靈活性的前提下,還是可以感受到一絲絲的不安,有著些許搖擺。

目前台灣市場上直列四缸的中級距車款選擇並不多,僅有本文的主角 CB650R 、雙生車款 CBR650R 、前陣子剛發表的 Kawasaki ZX-6R 636 、 Suzuki GSX-S750 ,而在騎乘設定上較為親民並符合大眾調性的車款,看起來非 CB650R 莫屬了,雖然各車款間有著不同的性能,但最讓人無法忽略的還是售價阿...

四視圖

編輯Kimi:身高170cm、體重55.2kg。

 

車輛外觀及細節

有著家族 DNA 的圓形 LED 頭燈,已是 CB 車系的特徵之一。

 

LED 方向燈是不是似曾相識?這組方向燈已成為目前 Honda 許多車款共用的零件之一。

 

直接外露的儀表背板,拜新款數位 TFT 液晶儀表所賜,後方線組收得相當整齊,雖然大叔還是覺得加個小風鏡,除了更能修飾之外,還能增加擾流效果。

 

儀表加入了家族特色,薄型的 TFT 液晶儀表讓視覺更加有科技感,同時增加了檔位顯示還有昇檔及峰值保持指示功能,更重要的是重量更少了 93g 。

 

經過修改後的手把,前傾了 13mm 高度更是下降了 8mm 之譜,騎士三角更加偏向運動化。

 

左手把總成:延續 Honda 現有的配置,碩大的喇叭按鈕已成為 Honda 車款的特徵之一。

 

離合器依舊維持鋼索式設計,不過在新導入的 Assist & Slipper Clutch (滑動離合器) 輔助下,能夠節省 12% 的拉桿力道。

 

HSTC 切換開關位於手把前方。

 

右手把總成:
沒有像大哥 CB1000R 那樣的將啟動鈕與斷電開關整合,畢竟定位與售價的考量還是優先的。油門也是採用雙鋼索式機構。

 

前煞車拉桿為可調式設計。

 

前叉終於導入更具運動化感受的倒立式前叉以符合運動街車的設定,大叔覺得內部阻尼應該也有重新設定過,因為反應比起舊款CB650F 好得太多了。

 

同樣是由 SHOWA 代工的 41mm SFF 前叉組,較為可惜的是無法調整。

 

下三角台材質也由鑄鐵材升級為鋁鍛件,都是為了減輕重量而做的考量。

 

前煞車更是升級為對向四活塞輻射式卡鉗,搭配 320mm 浮動碟盤。輪圈重量較舊款少了 440g ,更輕更堅固。

 

新的油箱大叔覺得更好挾持。

 

油箱蓋

 

CB650R 的最大改變就是側邊進氣飾蓋更具機械感,除了視覺效果外也具有實際的進氣作用。

 

油箱下的護塊採用有彈性的塑膠材質,對於大腿內側具有良好的觸感。

 

 

 

符合新法規的要求,台規版本的動力下修至 75hp/9000rpm ,動力的整體反應也變為柔順。

 

與 CB650F相同走向的 4 in 1 排氣頭段。

 

排氣尾管的角度做了修改更為上揚,高轉的聲浪也更悅耳。

 

主車架與副車架連接的樞軸可是此次改款的重點之一,製程改變了,重量減輕了六公斤之譜,同時剛性更是大為提升。

 

腳踏後移了 3mm,高度則提升了 6mm 之多,讓騎姿更有戰鬥感。

 

後避震的升級也較 CB650F 來得更有感。

 

相當細長的打檔連桿,原廠也推出升檔快排套件。

 

後避震的升級也較 CB650F 來得更有感。

 

後煞車採用單向單活塞卡鉗,搭配 240mm 固定碟盤。

 

後搖臂與舊款相同,但塗裝由銀色變更為黑色。輪圈造型則是改為 Y 型五幅式設計,外觀上更俐落剛性也增加,重點是重量少了530g。

 

分離式坐墊的造型也有大幅修正,更為集中及緊湊的距離,讓視覺上更有新世代車款的特色。

 

縮短了 60mm 的副車架,造就更具梯形外觀的視覺,當然中心更集中的結果就是讓操控更為流利。

 

延續家族意象的尾燈組。

 

接近仿賽車設計的後牌架。

 

同場加映

原廠此次也推出了改裝精品,注意快排裝置的售價,根本佛心。

現場也展出了由經銷商自行改裝的精品車款。

 

手把護弓。

 

水箱護罩。

 

碳纖維下擾流。

 

油箱護貼。

 

油箱蓋護貼。

 

電盤護蓋。

 

離合器外蓋護蓋。

 

腳踏後移。

 

寫在文後

在中量級仿賽車款逐漸式微的今日,更多人願意投入復古或是街車的懷抱中,身為二輪界翹楚的 Haonda 當然看到未來的市場走向,將復古與運動街車結合打造出獨一無二的車款,導入「Neo Sport Cafe」的家族意象讓喜愛中量級街車的車迷能有更多的選擇及享有更多的樂趣。同時更以合理的價格及方案讓消費者踏入大型重機的世界。

至於那個三百小老弟的上市時間....敬請期待吧。

我是大叔,下次見。

 

本圖文來自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

作者:金旺男

BackTop
合作夥伴
  • 新車市
  • PChome
  • LINE TODAY
  • ETtoday車雲
  • 商車王
  • 車未來 AutoFuture
  • Automachi
  • 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