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 ARTC 為了完整展現其自動駕駛科技的研發成果,今日 ( 2/14 ) 特此邀請媒體朋友至彰化縣鹿港鎮的基地做模擬體驗。現場除了首次公開自動駕駛車輛各階段的研發歷程與對應技術外,還特別在基地設計多處體驗關卡,讓蒞臨貴賓能一一深入解析自駕車匯出的每一個環節,其中更包括 CNN 系統展示、AEB 實車驗證技術、Level 3 - Level 4 自駕體驗及參觀駕駛模擬驗證系統,並藉此對外預告未來 2019 年, ARTC 將向外界展現各方技術,希望能促進車輛製造商及政府部門協助,使台灣自動駕駛車輛技術能推廣至全球市場。
ARTC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具備遊園車、乘用車、電動巴士等不同車型之自動駕駛平台系統整合與展示經驗,並於南港、基隆港、彰濱工業區等地,提供給民眾試乘體驗、自動駕駛功能展示,並打造 E-Auto Shuttle 的 15 人自駕巴士,供開放場域/固定路線接駁,預計將在 2019 年 6 月完成自動駕駛功能整合。
自駕車現場展示的 L0 智慧辨識系統能夠有效辨別一般道路常見的障礙物,如機車、腳踏車、行人及紅綠燈;L1/L2 的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則能展示其 AEB 系統,基地中還有符合國際 Euro-NCAP 評價的 ADAS 系統驗證之設備。

Level 0 深度學習技術是運用卷積神經網路 (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 ) 技術建立前方標的物識別與追蹤,其能有效利用攝影機辨別行人、機車、腳踏車、車輛與號誌,模型建置後也可轉譯嵌入平台運行。Level 1/L2 則依循 CMMI 流程進行系統規劃、設計及驗證,並透過 Prescam 駕駛模擬系統建立相關情境,再由感測端傳達至系統端進行模擬與測試,控制處理器也通過 ISO26262 ASIL C 之流程認證。
Level 3/L4 的自駕接駁車則搭載自動駕駛系統,包含感測模組、決策與控制模組、電控底盤模組、電能管理模組,並搭配感知器所收集到的環境資訊數據資料,透過人工智能演算法訓練決策模組,在道路駕駛時依照即時路況做出駕駛決策。其中支援自動駕駛技術、自動緊急煞車技術、車道跟隨技術、車道變換技術、車輛定位技術、自動叫車技術、行人辨識技術、號誌辨識技術、無線充電技術、電源管理技術等。




ARTC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為了展現真實車輛反射特性,特此導入 Euro NCAP 認可之 AEB 測試標準目標車,其最大牽引速度達 80 km/h、碰撞相對速度可達 50 km/h、呈現最大減速度則達 6 m/ s 2 。自動緊急煞車系統可利用毫米波長距雷達及影像辨識模組,進行感知融合辨識以分析前方路況,並且能幫助駕駛在未能注意前方道路之緊急狀況前兩秒時提供警示,提醒駕駛介入控制,若駕駛未反應,系統將主動介入煞車控制。


此外, ARTC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還提供靜態模擬與動態模擬,並特別導入要價破千萬的六軸動態駕駛模擬系統,其整合虛擬環境與真實環境 ( 如控制器、實車、乘客 ),可測試於各階段之模組系統與整合系統開發,並有效驗證系統個模組功能及降低測試成本與風險,縮短開發時程。






今日的實際參訪及活動體驗, ARTC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已完整的展現其研發成果與野心。目前國際上現有的主被動安全系統驗證標準有 ACC、AFL、FCW、PD、AEB、SAS、SLD、LKA、LDW、BSW、ESC/VSF 及 BAS,而國內已導入高規格的 AEB、SLD、LDW、ESC/VSF、BAS,著實展現其實力與專業度。除此之外, ARTC 車輛研究測試中心還著手研發自動駕駛科技,透過多年來驗證與測試的實際經驗與數據,相信其將是目前台灣在自動駕駛領域最專業的單位。若相關政府單位與台灣本土汽車製造商能一同投入資源,相信能讓台灣的自動駕駛技術快速揚名國際,畢竟台灣的道路環境可是全球數一數二的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