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介紹過了北京汽車博物館,在網路上搜尋意外發現北京居然還有一個公交博物館,所謂公交就是公共交通的簡稱,顧名思義這博物館就是展示一些有關公共交通的車輛,不過上網搜尋了一下,卻遍尋不著有關該博物館的網址,而且相關的介紹也非常稀少,看著Google Map上僅有的一些資訊,還是起身前往。
該博物館位於東城區華法寺街,位在北京市區的東南方,距離著名的景點天壇不遠,乘坐北京地鐵五號線天壇東門站下車大概步行10分鐘左右即可抵達。
該博物館的所在地據說是以前的北京電車車廠,在大街上沒有任何標示,可能必須留意一下才會看得到。找到這個地點後,問了門口的警衛這才知道,原來該博物館從成立至今,根本沒開張過,門口當然不可能有任何標示了,不過,縱使沒有開張,但外頭的展示物卻是可以免費參觀的,既然來了,就還是參觀一下吧!

北京公交博物館雖然已經掛牌,但是基本上從沒開張過,所以右邊的展館大門深鎖。

這博物館前身據說是北京電車車廠,目前已經規劃為其他用途,園區中的空地也開放民眾收費停車,所以看起來沒有博物館的規劃,戶外的展車集中在角落的雨棚下。

戶外的展車總共有五台,都是北京當地人熟悉的老公共汽車。

室內展館無法進入,看來也沒有任何展品,在展館膀緊鄰的是一列北京的老電車,車廂的狀況看起來幾乎全新,應該是翻新過的複製品。

這車是北京的老電車,看起來雖是巴士,但實際上是靠車頂的連接線連接電纜供電,以電力行駛的車輛,除了前面之外,後面也有2/3節的車廂連結。

這是北京的15路老公共汽車,看起來古色古香,但實際上內外幾乎全新。

這是北京的老六路公共汽車,是以豐田卡車翻製的1:1仿真車,其實車廂是全新的。值得注意的是,此車為右駕規格。

這一部看起來年代更老了,不過也是仿真車,是以美國Dodge大卡車底盤打造。

這是老15路巴士的內裝,引擎在龜殼下方,記得早年台灣許多公車也是這樣的設計。

座椅的設計和台灣的公車不太一樣。

最老的那台是以美國Dodge卡車複製的。

那台老六路豐田巴士,後頭有燒煤的裝置,是早年能源短缺的時候的替代能源車。

看一下老六路豐田巴士的駕駛座。

車輛是由北京當地的車廠承製的仿古車。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駕駛室。

木製的椅子,其實全部都是新的。

另一部老電車的駕駛室。

這部Mercedes-Benz Citaro BZ據說是德國原廠致贈北京的車輛,在2006年的時候曾經導入三部試營運,氫燃料電池的動力看來非常先進,但是仍屬實驗性質,營運不久就退役了,另外兩部已經不知去向,這部保留在博物館戶外展示。

最後緊依著Mercedes-Benz Citaro BZ的這部Audi V8 Long更令我好奇,這肯定不是展示品,不過卻如同其他大巴一樣架高處理,整車保存的狀況也不錯。

這台稀有的Audi V8還是兩節半的Long車型,在全世界目前應該都算稀少了,在對岸更是難得。

如果覺得看這幾部車不過癮,其實可以規劃去天壇走一走,要不旁邊的虹橋天樂玩具市場裡頭有賣模型車,價錢也不貴,值得一逛!
其實大老遠跑一趟可能會覺得意猶未盡,這些戶外展示的車輛都是大手筆翻新或是複製的,民眾完全可以近距離接觸,但不知什麼原因至今都沒有正式開放,真的相當可惜。
嚴格來說,台灣目前對於汽車文化的認知其實應該較對岸還好些,不過在實際的資源上,可能是因為規模的關係,對岸已經出現了好幾個大規模的汽車博物館,甚至連這種比較小眾的博物館都在醞釀中了,不過台灣的大眾交通博物館卻還不知道在哪裡,目前唯一的應該是在高雄所展示的國光號MCI MC9實車,但該車其實是民間收藏家所收藏的。期盼台灣有一日也能開始重視車輛文化,出現屬於我們自己的公交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