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符其實的跨界之作 Ford EcoSport 1.0 EcoBoost 125 旗艦型 試駕

2018/07/03 15:00

新在哪裡?

●新增 EcoBoost 1.0 直列 3 缸渦輪引擎
●造型細節精進
●取消尾門背掛式備胎設計,車長縮減
●搭載 SYNC 3 娛樂通訊系統
●內裝式樣重新設計、大量採用軟質塑料提昇質感

Ford EcoSport 的車名翻成中文有「節能」、「環保」、「運動」等意義,不過甫上市時提供的 1.5 升自然進氣汽油引擎,由於輸出特性偏向平順,油耗表現也未有較同級車特別突出之處,顯得有些名不符實。至 2016 年洛杉磯車展發表小改款時, Ford 將獲獎連連的 EcoBoost 1.0 升直列 3 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導入引擎選項中,賦予 EcoSport 跟上車壇 Downsizing 趨勢的動力科技,也使其更貼近車名欲傳達的意涵。 同時,也進入美國市場,逐漸跳脫最初設定為新興市場產品的定位。

國內總代理福特六和於今年 5 月 3 日在國內亮相小改款 EcoSport 車系並開始接單,訂出 1.5L 都會時尚型 70.9 萬元,1.0 EcoBoost 125 旗艦型 81.9 萬元的預售價格。至 6 月 14 日正式發表時,將正式售價較接單時下修, 1.5 都會時尚型為 69.9 萬元起, 1.0 EcoBoost 125 旗艦型為 79.9 萬元起,本次試駕 1.0 EcoBoost 125 旗艦型。

外觀方面,導入與 Kuga 和 Edge 更為接近的新世代 Ford 休旅家族風格,具有視覺放大的效果,車長為 4,096mm ,車寬為 1,765mm ,車高為 1,636mm(含行李架則為 1,646mm),軸距則為 2,519mm  。

小改款 EcoSport 整體設計向 Ford 休旅家族看齊,具有車格放大的視覺效果。

 

車頭部分,兩側具有新造型的頭燈,遠近光燈為鹵素魚眼,日行燈則為 LED。水箱罩改採盾型,頭燈換上魚眼設計搭配 LED 日行燈。車側造型與小改款前大致相同, 1.0 車型加上車頂行李架來提昇休旅感受,後視鏡採車身同色處理,還具備照地燈及轉向指示燈,足踏 17 吋高光澤鋁圈。車尾部分,尾門雖維持側開設計,但整體造型朝都會風格靠攏,將小改款前的背掛式備胎則予以取消。

 

頭燈造型重新設計,以魚眼鹵素近燈搭配 LED 日行燈。

 

小改款 EcoSport 換上全新鍍鉻飾條搭配蜂巢造型的水箱罩。

 

車頭下方具有銀色護板,搭配黑色防刮塑料材質。

 

車側線條與小改款前相差不大,但因取消背掛式備胎,固車長有所縮減。

 

1.0 車型採用 17 吋旅圈,搭配 Bridgestone Ecopia EP150 輪胎,規格為 205/50R17 。

 

1.0 車型新增車頂行李架,使休旅風格更為強烈。

 

後視鏡具有照地燈設計。

 

車尾最大的變革在於背掛式備胎取消,營造更具都會風格的取向。

 

尾門維持側開設計,開關巧妙的隱藏在尾燈組當中,雖未如主流採用上掀式尾門,但此側開尾門為左駕設計(開口為右方),與一般日系車側開尾門為右駕設計(開口為左方)不同,較符合台灣道路使用環境。

 

在內裝與座艙配備上,運用軟質皮紋前面板及鋼琴烤漆飾板來提昇質感,實際觸摸之下確實較小改款前有所進步。方向盤換上支援行車資訊、電話、音響等控制機能的新款造型,儀表板的設計改採高對比雙環造型。中控台上方為懸浮式 8 吋 LCD 彩色顯示幕,搭載 SYNC 3 娛樂通訊系統,配上 7 支揚聲器,可支援 Apple CarPlay 及聲控,還擁有緊急救援機能。座椅採用手動調整皮質設計,並將 Keyless 車門起閉系統、電子恆溫空調、自動頭燈、自動雨刷、定速巡航等列為 1.0 車型的標準配備。

座艙式樣重新設計,在造型之外,更進行質感提昇,用料材質與鋪陳皆有所更動,運用軟質材料搭配黑色高光澤飾板,營造出級距水準之內的質感,改善了改款前內裝質感不足的問題。

 

方向盤為三幅造型皮質包覆,造型與 Focus 一致。兩側設有控制按鈕,不過並未配置換檔撥片,整體握感良好。

 

方向盤左側上方按鈕可控制行車電腦,下方則為定速及限速裝置調整開關。

 

方向盤右側按鈕可控制通話及音響系統。

 

EcoSport 配備光感應自動啟閉頭燈及前後霧燈,更具備 Follow Me Home 護送照明功能。

 

儀錶板採雙大圓配雙小圓設計,中央為行車電腦,易讀性雖高,但以當今新車標準來看稍嫌陽春。

 

中控台上方配置懸浮式觸控液晶螢幕,內建 SYNC 3 娛樂通訊整合系統,支援聲控、 Apple CarPlay 及藍芽連接等功能,車載系統功能完整、整體性較同級車更佳。

 

1.0 車型配備 Keyless 系統,支援按鈕啟動引擎機能。

 

空調為單區恆溫,下方有 2 組 USB 連接口。

 

金屬踏板具有止滑設計,踩踏效果十分優異。

 

EcoSport 配置的皮質座椅為手動調整,支撐度不錯,包覆度則相對普通,但接觸面採用真皮材質,觸覺質感不錯。

 

後座空間表現尚可,地板中央隆起幅度不大,承載 3 名成人不成問題,但受限於尺碼、級距,橫向空間無法與中型 SUV 相較。

 

內裝運用軟質塑料及高光澤黑色飾板,使質感有所提升。

 

 

副駕駛座化妝鏡附照明燈,但非連動設計。

 

前座上方設有眼鏡盒,質感及實用性俱佳,不過天蓬材質難掩入門休旅身分,質感平平。

 

中央鞍座具有置物空間及置杯架,手煞車採用傳統手拉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 EcoSport 並未因入門身分而犧牲組裝品質,實際駕乘與接觸後,不難感受 Ford 對 EcoSport 車系的全球化寄予厚望,於小改款中著手進行品質提升,外觀與內裝均不再廉價。

 

小改款 EcoSport 的行李箱在標準坐姿下的最大容積為 328 公升,並可透過座椅放倒打平擴展至 1,178 公升,行李箱底部帳板可自行調整高度,滿足不同酬載需求。

行李廂在標準狀態下具有 328 公升的置物空間,置物空間極為平整。

 

後座椅背支援 6/4 分離傾倒機能,可將行李箱置物空間擴增至 1,178 公升,惟必須透過障板方能與後方形成平整的空間。

 

車主亦可將後座椅墊翻起,以便載運較高物品。

 

動力配置上,本次 EcoSport 小改款加入了 Ford 連續 6 年獲得國際引擎大獎的 EcoBoost 125 1.0 升直列 3 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可在 6,000rpm 時輸出 125 匹最大馬力,並在 1,500rpm 至 4,500rpm 時輸出 17.33kg-m 的峰值扭力,搭配 SelectShift 6 速手自排變速箱。

小改款後導入獲獎連連的 EcoBoost 125 1.0 升直列 3 缸渦輪增壓汽油引擎,可在 6,000rpm 時輸出 125 匹最大馬力,在 1,500rpm 可輸出 17.33kg-m 的峰值扭力,搭配 SelectShift 6 速手自排變速箱。

在底盤部分,EcoSport 採用源自 Fiesta 的 B2E 平台,前懸吊為麥花臣,後懸吊為扭力桿式拖曳臂,搭配 EPAS 電子式動力輔助轉向系統。 Ford 將離地高度設定為 209mm, 賦予 EcoSport 輕度越野的能力,國內販售車型皆為前輪驅動,四輪驅動車型並未引進。配胎選用 Bridgestone Ecopia EP150,尺寸為 205/50R17。

小改款 EcoSport 換上渦輪動力後,加速表現流暢,直列 3 缸引擎的抖動情形也不明顯,在市區行車時速下,欲瞬間超車也遊刃有餘。轉速拉升至 6,000rpm 使馬力全數釋放後,推力相當強勁。此具 EcoBoost 125 引擎擁有不錯的精緻度,運轉噪音亦在可接受之範圍。

不過,受限於 EcoSport 跨界休旅車格的設定,無法使用手動換檔功能,排檔桿側方僅有供爬坡使用的低速檔開關,使得傳統認知中運動化的訴求未能實現,反而展現都會造型中,帶有越野能力的「跨界」本質。

Ford 將 EcoSport 的底盤設定為沉穩紮實的風格,直線及高速行駛下車身晃動程度不高,風切聲的抑制十分良好,車體組裝品質也頗為優異,整體行路感受接近歐系掀背車款。

進入彎道操駕, EcoSport 的方向盤提供偏向清晰的路感回饋,指向性表現也屬上乘,雖然車身重心不低,但因懸吊阻尼的調教得宜,側傾並不明顯。

安全防護與輔助配備方面, Ford 將 EcoSport 全車系配備硼鋼 A/B 柱、 ESP 電子車身動態穩定系統 及 6 具輔助氣囊, 1.0 車型更增加駕駛座膝部氣囊。此外也配備前後 4 眼倒車雷達、倒車顯影、TPMS 胎壓偵測系統、 HSA 斜坡起步輔助系統及後座 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固定裝置。不過近來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矚目的各式 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在 EcoSport 上付之闕如。撞擊測試表現方面, Euro NCAP 頒給 2013 年式的 EcoSport 4 顆星評價,小改款後則尚未公布。

小改款 EcoSport 將 ESP 電子車身穩定系統及 6 具輔助氣囊列為標準配備, 1.0 車型更增加駕駛座膝部氣囊,使得總數達到 7 具

 

後座提供 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固定座。

 

小改款 EcoSport 在導入 1.0 EcoBoost 引擎並提升行路質感後,開起來紮實而靈活,更具有同級中相當優異的隔音表現,確實更貼近車名的訴求。可惜受限於產品定位, 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的缺乏,以及些許細節的遺漏,讓 EcoSport 距離完美還有一段距離。這樣的設定,對於追求自我個性以及乘駕體驗,又希望保有足敷日常使用空間機能的消費者而言,仍是值得一試的優質作品。

BackTop
合作夥伴
  • 新車市
  • PChome
  • LINE TODAY
  • ETtoday車雲
  • 商車王
  • 車未來 AutoFuture
  • Automachi
  • 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