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在哪裡
●外觀、內裝悉數重新設計
●新增 i3s 車型
●胎寬增加、運動化的懸吊並新增 Sport 模式
●售價 199 萬元起(不含選配)
自 2013 年發表,2014 年台灣上市以來, BMW i3 已累積了全球超過 10 萬台銷售量,原廠在去年 9 月法蘭克福車展之際推出小改款,除了修改內外造型,還新增了運動化的 i3s 車型。 2018 年式的 BMW i3 車系編成及建議售價依序為 i3 純電動車 (188萬)、i3s 純電動車 (199萬),至於搭載作為發電機功能的雙缸汽油引擎之 REX 增程式電動車則皆為接單引進,分別是 i3 REX (258萬) 及 i3s REX (269萬),上述售價皆含 BMW i Wallbox 充電器一座以及基本安裝服務。本次試駕的是 i3s 純電動版。

小改款後新增的 i3s 在外觀上與一版版本有許多不同,從車頭望去,投燈維持 i 系列專屬的 U 字型 LED 投燈,並有水平式 LED 方向燈,頭燈之間夾著類水箱罩雙腎形銀色飾板,佐以黑色高光澤材質搭配。前保桿亦導入 U 型線條,讓車頭視覺感受更為動感,從車身側面望去,最先映入眼簾的是獨特的車窗線條,採前後無窗框對開式車門設計,大面積的側窗讓採光效果十分良好,不過後窗無法開啟。下方輪拱採用如車頭般的黑色高光澤處理,搭配 20 吋的專屬輪框,成功營造 i3s 訴求的運動化氛圍。從車尾望去,可發現全新設計的後保桿造型,車型銘牌位置也較小改款前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否為搭載汽油引擎的 REX 增程式電動車,皆不會在後方出現排氣管,REX 車型的排氣管為排向地面的隱藏式設計。



作為一款訴求環保節能的電動車,BMW i3 車系採用有碳纖維車體結構,並有 10% 的複合結構是回收製成,鋁合金車架則由回收鋁罐製成。在內裝上也充滿許多巧思。大量採用了羊毛等永續材質作為基底,在 i3 上標配環保天然材質的 Neutronic 織布座椅,本次試駕的 i3s 則為標配 Loft 風格套件的座椅,採用 Electronic Sensatec 皮質搭配高級織布,並以 Andesite Dark Matt 深色霧面飾板將座艙質感更為提昇。

進入駕駛座,可發現 i3s 保留了 BMW 經典的駕駛座導向中控台設計,但前座中央沒有鞍座,而是寬敞舒適的連通式設計,並有能顯示行車資訊的 5.7 吋液晶儀表板,排檔桿設置在方向盤機柱右側,採旋轉式操作。另外還標配中央 6.5 吋 iDrive 資訊幕,可透過車上內建的 SIM 卡來使用 BMW ConnectedDrive 互聯駕駛服務,進行包括聯網、通話、道路救援、遠端遙控、遠距售後服務及智能緊急求助等功能,還具有藍牙通話音樂功能,也可透過 USB 連接訊源。


拜 i3 車系 2,570mm 的長軸距之賜,內部四人乘坐空間以此級距掀背車而言算是足夠,腳踏墊採用絲絨材質來提高舒適感,對開式車門讓上下車時頭部空間更大,但需注意必須先關上後門才能關前門,而後座乘客需下車時,則得先開啟前門並解除前座乘客的安全帶(因基座設置在後門 B 柱上),才能開啟後門,與多數人的用車經驗大不相同,必須重新適應。擁有 5/5 分離式後座椅背,滿足都會生活所需的酬載便利性。i3 車系標配了後方停車警示系統,本次試駕的 i3s 還多了倒車輔助攝影。




在安全防護上 BMW i3 採全車係不分等級規劃,在提供因應電動車低噪音而生的提示行人聲音裝置外,標配許多主被動安全,主動安全部分計有 DSC 動態穩定控制系統、胎壓偵測系統等,被動安全部分則有 6 具氣囊及後座 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固定座等。在歐洲 NCAP 撞擊測試獲得了 4 顆星評價,不過此成績為 2013 年式小改款前車型,小改款後則尚未公布。
在操駕感受上,BMW 並沒有因為 i3 車系的電動車身分而減少該廠過去在燃油車上給人充滿樂趣的傳統,採後輪驅動搭配短前後懸設計,輔以 Servotronic 速度感應式動力方向盤,讓過彎的指向性極佳,但不算容易上手,i3s 還搭配了降低 10mm 車高的跑車化懸吊,輪距比 i3 寬了 40mm ,其阻尼、彈簧及防傾桿皆比 i3 更為運動化,在給予駕駛人足夠路感之餘,又不會犧牲乘客們的舒適性。


值得一提的是 i3S 新增 SPORT 動態行車模式,讓油門反應更靈敏,另外配備全新的 DTC 動態牽引力控制系統,強化循跡性及操控性。當起步時 i3 車系的電動馬達就能輸出 250Nm 的最大扭力,全力衝刺時可輸出 170 匹德制馬力,這樣的性能配上無需換檔的設計,讓 i3s 只花 6.9 秒就加速到 100km/h。i3 車系在排入 D 檔或 R 檔後,並不會如自排燃油車般蠕行,必須踩下油門才會開始移動,而其配備的動能回收系統讓駕駛在放開油門踏板時,車輛會立刻產生相當大的「檔煞」作用,剛接觸時不易掌握,容易產生頓挫感,但熟悉後即可在都會區較慢速車流環境下,體驗到幾乎僅需單一踏板就能移動的微妙感受。
而電動車買家們最在乎的電力方面,i3s 搭載了容量 94ah 的鋰電池,具有可滿足日常代步需求的 200 公里最大續航力(若是 REX 版則可達 330 公里),並可在家使用以環保材質製成的 BMW i Wallbox Plus 將 i3 車系花 4 小時將電力充到 80%,出門在外則可使用全國大約 500 座公共充電站,或是 BMW 全國據點以及設置於台北晶華酒店、台北西華飯店、桃園諾富特飯店、台南晶英酒店的 BMW i 專屬充電站,在台北 101 大樓地下 3 樓停車場更有全國首座直流快速充電站,只要 40 分鐘就可把電力耗盡的 i3 充電至 80%。而在台灣市場, BMW 提供了 8 年或 10 萬公里的保固,並有電池維修、碳纖維車體維修等售後服務支援。
此前小改款 BMW i3 車系的價格在 2017 年 3 月小改款前已歷經一波修正,自原本的 239 萬下修至 188 萬,增程版則從 299 萬下修至 258 萬,此次試駕的運動化 i3s 車型售價則在 199 萬元起(不含選配),可望吸引更多追求個性又想嘗試電動車的買家。
國內電動乘用車市場自 2014 年 BMW i 系列上市後,2016 年時美國電動車大廠 Tesla 設立分公司搶市,而近期國產品牌中華汽車又推出菱利電動車,並有各品牌陸續引進的 PHEV 插電式油電車型,讓充電站的設置數量持續增加,逐漸產生了經濟規模。惟電動車售價普遍仍高,若想增加民眾換購意願,仍須仰賴政府提供足夠的誘因,諸如稅賦減免、停車優惠、充電優惠等措施,皆是值得考慮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