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底正式登台的 GLC 車系,憑藉外型、機能以及產品定位,上市後在每個月均名列 LSUV 的銷售榜單前幾名,而平時在馬路上也可以略知一二受歡迎的程度。如今基於市場的高度評價,更適逢 AMG 建廠 50 週年,台灣賓士於 2017 年底正式導入 Mercedes-AMG GLC43 4MATIC 性能新成員,提升 GLC 車系的戰力讓買家們有更多的選擇。
Mercedes-AMG GLC43 4MATIC 外型上與基礎車型最大的差異在於車頭換上了 AMG 鍍鉻單柵鑽石型水箱罩,搭配 20 吋 AMG 多輻式輕合金輪圈、AMG 雙側四出式鍍鉻尾飾管等配備以外,同時針對配備的智慧型 LED 頭燈導入自動調適遠燈輔助功能,在不影響其他用路人前提上,提供更佳的照明度,至於車尾的亮黑色下分流器造型中之左右雙出式排氣尾飾也是專屬配備。而前後輪配置了 235/55 R19 與 255/50 R19 五輻雙肋式輕合金輪圈,加上前軸採用 360 x 36mm 碟盤尺碼、AMG 四活塞固定式卡鉗;後軸採用 320 x 24mm 碟盤尺碼,搭配單活塞卡鉗,提供更高竿的煞車性能。




至於內裝格局上也是在既有的格局中,換成附換檔撥片的三輻式多功能真皮平底跑車方向盤,而駕駛眼前的儀表板中,除了直上 280km/h 速度刻劃的時速表外,還有方格旗設計與紅色速度指針,細節中呈現 AMG 的性能基因。前座方面具備 ARTICO/DINAMICA 跑車型座椅、designo 紅色安全帶、霧面黑色梣木飾板等專屬配備, 其餘部分像是鋁合金飾版、 ARTICO 包覆儀表板上緣、KEYLESS-GO 套件等配備, 處處都可以見到 Mercedes-AMG 對於細節的巧思。





GLC43 4MATIC 標準配備跑車化運動座椅,全黑色皮革採用紅線來縫紉,加上紅色的安全帶,使得車廂變得擁具鮮明的運動氛圍,並設有多角度電動調校及記憶功能,坐姿高度比一般 SUV 來的更加低矮些許,而且兩側腰部增加了承托,身體的包覆性表現相當好,在劇烈駕馭時可以發揮良好的身體固定能力。





坐上車之發動引擎後,自排氣管尾段迸發的聲響皆立刻讓人感受到 GLC43 與基礎車型的不同。GLC43 標配 AMG DYNAMIC SELECT 介面,提供 Eco、Comfort、Sport、Sport+ 與 Individual 五種駕馭風格,可針對引擎輸出特性、換檔邏輯、懸吊設定與轉向風格等做出模組化調整,切換至 Sport、Sport+ 後方的排氣尾管也會傳出更澎湃的聲浪。若想要自主駕馭樂趣,也可透過方向盤後方的換檔撥片或按下中央鞍座 M 模式按鈕,感受更自主的操控性能。
在 Comfort 行車模式下輕踩油門踏板,引擎牽引的力量不算太過突出,但是加速的反應稱得上輕快,當轉速迅速越過 2,500rpm 之後,520Nm 的峰值扭力並已經全部釋放,無論在哪種路況條件下,這具六缸增壓引擎始終都能給予所需的力道。
GLC43 4MATIC 採用 AMG 專屬跑車化阻尼選擇搭配 AIR BODY CONTROL 多氣室氣壓懸吊系統,實際上在通過一些路面起伏時,柔韌的壓縮反應,讓 GLC43 依舊保有足夠的舒適度,此外 9G-TRONIC 變速系統最適的檔位變換也有助於油耗的節約,即便 GLC43 強調運動 DNA 的展現,不過兼顧日常使用其實也相當適切。
切換至熱血駕馭的 Sport +模式,全數揮發的動力性能以及讓人熱血沸騰的排氣聲浪,讓人在五感上充分體驗到最純粹的 AMG 精神。而所搭載的 AIR BODY CONTROL 多氣室氣壓懸吊系統,有效減少車身側傾容許更大的側向加速度,並可提高過彎時的循跡性,同時藉由速度感應式轉向系統以及 AMG DYNAMIC SELECT系統的設定,兼容了舒適與運動化的底盤反應。

無論在連續左右彎道組合,或是一些比較深的中高速彎,始終能讓 GLC43 保持流暢的走行軌跡,即便因遲疑而在進彎前一刻才重踩煞車轉向,整體的動態指向依然能保持在預定的路線。每逢出彎前鼓足油門加速,引擎的牽引時間點也都比預期的更早,顯見新世代的四輪驅動對於輸出力道的維持具有加乘的效果。
透過提供運動化的外觀、內裝以及動力系統的升級,將產品的風格做延伸與強化,像 GLC43 這樣介於一般市售量產車型與 63 高性能版的中間的選項雖然並非真正的 AMG 血緣的挹注。不過在這股 SUV 的洪流下,主要競爭對手 BMW 不斷擴大旗下 M 版運動化系列車型陣容的挑戰下,為了避免侵蝕既有的運動化車款市場客群,Mercedes-Benz 選擇將品牌性能象徵的 AMG 獨立出來,衍生出有別於 Mercedes-Benz 自身更為進階的運動化系列作品,然而 GLC43 也是希望在競爭激烈的「豪華」、「運動」細化市場以及 SUV 的洪流當中,為品牌帶來足夠的競爭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