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不容妥協 Mitsubishi Grand Lancer 碰撞測試再解密

2017/09/08 14:50

國人對於車輛安全的意識抬頭,促進了汽車製造商近兩年在安全配備上的競逐,相較於早年的市售車款,如今,無論是國產車或是進口車都擁有更為齊備的主被動安全系統以及強度更佳、防護性更高的車體結構設計。

日前 7car<小七車觀點> 透過管道取得全新 Mitsubishi Grand Lancer 在台灣 ARTC 車輛測試中心所進行的法規測試影片,經公布之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因為這不僅是近年來首度有國產車廠釋出碰撞測試的資料公諸於世,同時也是中華汽車對 Mitsubishi Grand Lancer 結構安全性宣告的最佳應證,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並非中華汽車首次公開碰撞測試的紀錄,實際上過去在 Mitsubishi Grunder 上市之時就曾經公布過法規碰撞測試的資訊。


Mitsubishi Grand Lancer並非中華汽車首次公開碰撞測試的紀錄,過去在 Mitsubishi Grunder 上市之時就曾經公布過法規碰撞測試的資訊。

 

 

如同世界各國對於上市新車的安全把關,像是歐洲的 ECE(Economic Commission of Europe歐洲經濟委員會)、美國的 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美國標準協會),於台灣市場推出上市的國產車也必須要通過政府有關單位執行的「法規碰撞測試」,由 ARTC 車輛測試中心執行測試,並由隸屬交通部轄下的 VSCC 安審中心審驗通過後,核發上市許可進行販售。

有別於多數人所熟悉的 NCAP (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新車評鑑計畫),法規碰撞測試是由政府監督執行,具有法律強制力,至於NCAP這類評鑑制度則是由「民間發起」或是「政府支持」來成立第三方組織或是專責機構執行,僅提供碰撞測試數據參考,不具備法律上的強制力。


以歐洲 ECE 法規碰撞測試與 Euro-NCAP 比較表為例,在測試時機與數據公開兩項便可看出其中的差異(資料由 ARTC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市場中的進口車,多採國外機構測試資料送審核可後上市販售,但所有的國產車卻都必須接受國內法規碰撞測試通過,但無論是進口車或是國產車,經 VSCC 車安中心的車輛安全形式審驗作業,出具審驗報告以及進行廠商品質一致性查驗後,交通部將委由 VSCC 車安中心核發合格證明後始可上市。

看完遊戲規則之後,我們再來簡單的介紹國內現制法規碰撞測試內容,目前臺灣的碰撞法規是採行「歐規」制度,在 2008 年的時候實施前撞以及側撞兩種項目,其中前撞採偏置(蜂巢鋁偏位擺放)以 56km/h 的速度進行撞擊,至於前撞當中歐美、日本及中國大陸皆有採用的全寬(車頭正面)撞擊,交通部目前正在研議當中,側撞部分則是以台車進行衝擊時速設定在 50km/h,至於側撞當中歐美所採用的立柱撞擊現階段交通部也在研議當中,後方撞擊測試目前國內法規並沒有,這部分交通部也正在研議當中。

因此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法規測試相比,嚴格來說台灣目前的規範項目較少,也就是此前所公布 Mitsubishi Grand Lancer 碰撞測試的內容。

不過,我們在專題報導: Mitsubishi Grand Lancer 開發秘辛(上) 以及Mitsubishi Grand Lancer 開發秘辛(下) 兩篇當中皆有提到,為了符合世界各地法規以及 Mitsubishi 日本原廠的碰撞標準,Grand Lancer 在這次的碰撞測試項目上總共使用了 38 台車進行試驗,若單純從成本來計算,除 38 台測試車,另加上碰撞的場地與假人等費用換算下來,光是 Airbag 的測試就投資了近 1 億元。

根據先前 Grand Lancer 碰撞測試影片所獲得的輿論回響與疑問,7car<小七車觀點>這次再度取得更多的獨家畫面來進行公布。

前方 100% 全寬碰撞

首先看到的是國內目前法規碰撞測試在前撞項目中所未列入的正面 100%「全寬撞擊」,Mitsubishi Grand Lancer 在此項目中以 50km/h 時速撞擊(符合歐洲、日本、中國大陸法規測試標準),從畫面中可見引擎室做出均勻且充分的潰縮,有效的分散正面衝擊力量,而受惠於堅固的大樑及車體剛性,使得撞擊的潰縮範圍僅侵入引擎室的 1/2,在防火牆之前有效的分散動能,保全後方車艙的完整性,從前擋風玻璃甚至是天窗均無遭受損害可見一斑。


Mitsubishi Grand Lancer以 50km/h 時速進行全寬撞擊(符合歐洲、日本、中國大陸法規測試標準)。

 


撞擊的潰縮範圍僅侵入引擎室的 1/2,在防火牆之前有效的分散動能,保全後方車艙的完整性。

 


從車底結構來看,副車架(藍色)在撞擊後產生位移,但是範圍僅限於車頭處,中段車艙底盤結構仍保持完整。

 


全寬碰撞時由於衝擊力道被抑制在引擎室的 1/2,因此 Grand Lancer 的駕駛座腳部空間得以保全,不因碰撞力量而產生壓縮變形。

 

100% 後方碰撞

國內目前法規碰撞測試在前撞項目中所未列入的 100%「後面撞擊」,Mitsubishi Grand Lancer 在此項目中以中國大陸法規測試標準 50km/h 時速撞擊(美國為48km/h、歐洲為 35~38km/h),雖然 Grand Lancer 的車尾較短,但受惠於良好的車體結構設計,使得後撞的衝擊力量止於 C 柱之前,不僅保全了車艙的完整度,後車門也未見變形情況,後座乘客不會因為衝擊力量的侵入而壓縮到逃生的動線。

前撞48度左/右斜角碰撞

在美國的法規碰撞測試項目中前撞細分為三種考驗,包括 56km/h 全寬撞擊、40km/h 偏置撞擊以及 40km/h 左/右斜角碰撞測試,相較於全寬碰撞,斜角碰撞由於面積較小因此所承受的出力道將會更大,Mitsubishi Grand Lancer 在此項目中可見前大樑在碰撞時充分的潰縮,使得衝擊力道在抵達 A 柱之前便已經完成抵銷從畫面中可見左/右前車門保有良好的完整度,自俯視角度檢視,中段車身亦沒有發生變形情況,前擋玻璃與天窗保持完整,顯見車艙並未受到衝擊的影響。


右側的斜角碰撞表現與左邊相同,並沒有因為駕駛座或副駕駛座的區別在安全上有所打折。

 


右側的斜角碰撞可見車廂的完整性,應付美國法規測試中獨有的斜角碰撞,Mitsubishi Grand Lancer 表顯可圈可點

 

此前在進行 Grand Lancer 開發秘辛(下)的採訪時,中華汽車協理曾烱誌曾透露這款車將不會只有在台灣市場獨立販售,再加上動力系統以對應歐盟六期環保法規的設定來看,多少解釋了 Grand Lancer 使用近 40 部碰撞測試車的理由,另一方面也說明了 Grand Lancer 在基本的安全基準上不僅符合台灣法規測試現制,還額外做了更多完備的碰撞測試,畢竟在實際的道路駕馭上,真正的危險並不會侷限於法規測試的幾種類型,因此在設計初始就儘可能的將各種危害性降至最低,這不僅是對自身品質的要求與堅持,更是善盡企業責任的真實體現。

BackTop
合作夥伴
  • 新車市
  • PChome
  • LINE TODAY
  • ETtoday車雲
  • 商車王
  • 車未來 AutoFuture
  • Automachi
  • 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