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於冒險的都會遊俠!! 2016 NC750X!!

2016/08/12 13:57

 

發文日期:2016/8/10

 

HONDA自從在2015年的米蘭車展發表了2016年改款的NC750D的消息後
(詳情請見:[米蘭車展] HONDA Integra 750改款)
改款的DCT引擎就一直都是車友們之間熱門的討論話題

而到了2016年,HONDA TAIWAN正式引進了NC三兄弟
(詳情請見:黑い三連星~DCT的噴射氣流攻擊! 2016 HONDA NC 750D/X/S新車發表)
終於讓我們能夠有機會在台灣一睹這改款後的DCT引擎
順便試試它究竟有何威力!!

 

而這次跟HONDA TAIWAN商借評測的車輛為"NC750X"
其獨特的多工能車外型設計與造型
是結合了"先進都會設計""勇於冒險的形象"後的產物
這使得NC750X充滿獨特的魅力,也大大強調了其存在感
同時更強調日常實用性與通勤舒適性
以這些特性擄獲了不少的車友青睞

 

就先讓我們來看看這台NC750X的細部吧

 

首先是手把總成的部分
與一般多功能車相比,NC750X的手把較短
而這點使得操控性獲得了提升,操控靈活

 

手把座正中央有著 HONDA 夢想之翼的 LOGO
看起來非常具有質感

 

右邊開關總成
依序為熄火開關(紅),N/D/S 切換按鈕,電發按鈕

 

右邊開關總成的前方還有一顆A/M按鈕
可以進行AT/MT 手自排模式的切換

 

而2016年新款NC三兄弟的S模式皆有三種模式 S1/S2/S3 可供選擇

 

只需長壓 S/D 按鈕約一秒,就可以依序進入 S1/S2/S3 進行切換
然後在S模式下短壓 S/D 按鈕就可以回到D模式

 

附上一張日本官網的操作說明給大家看看

 

而 D/S1/S2/S3 這四種動力模式騎乘起來的差異如何呢?
我以正常騎乘(油門開度大約為一半的狀態)來測試
首先是D模式

相信應該不用多說,也就是巡航用的模式
約在2000轉左右提早換檔,藉此達到省油的功效
但此模式的由於離最大扭力值(68Nm / 6.9kgf-m @ 4750rpm)尚有一段距離
因此加速力道與扭力也是最為薄弱的
相信右手不安分的我們應該都不會喜歡停留在這個模式

S1模式

改善了以往版本大家最為詬病的一點
就是S與D模式騎乘起來差異性過小的問題
藉由將換檔轉速延遲至3000轉左右的關係
使得整體力道較為飽滿,與D模式相比好上許多
令你在市區內可以靈活穿梭在車陣之中
而這也是我最常使用的模式

S2模式

將換檔轉速延遲至3000~3500轉區間換檔
拉轉速度比起S1更快,換檔降轉範圍也較小
藉此加強S1模式在加速方面的表現
當我在山路上奔馳就常使用此模式的時候
順暢的加速與動力表現可圈可點,令騎乘樂趣大增


S3模式

不得不先說,S3模式在各方面的表現是最好的
約在3500~4500轉區間換檔,這樣可使轉速域常保在最大扭力帶
使加速力道常保在最佳狀態,是所有模式中最具運動感的模式
而這也令NC750X有如脫胎換骨一般,騎起來加速力道飽滿
改變了以往的DCT引擎給人加速不夠快的印象
對喜歡進行劇烈操駕的人來說簡直是必備良藥啊

不過相對的,快樂過後你也必須支付相對應的代價
那就是常使用此模式將會使得油耗表現急速下降,有機率降至25km/L以下
這點對於油耗表現較為執著的車友們則是比較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解說完動力模式的差異之後,我們接著繼續看其他細節吧
前煞車拉桿為六段可調式拉桿,可依騎士個人騎乘習慣去做調整

 

原廠煞車總泵為NISSIN 11mm側推總泵

 

左邊開關總成
依序為遠近燈開關,駐車燈開關,喇叭按鈕,方向燈開關,退檔(-)按鈕

 

進檔(+)按鈕則在左邊總成背面而DCT版本則沒有離合器拉桿

 

而由於DCT引擎車種無法入檔停車
因此都特別配有一組手煞車拉桿
將拉桿拉起即可鎖定後輪,按下紅圈按鈕後即可解除

 

多功能液晶顯示儀表,會顯示多種行車資訊
例如油表,檔位顯示,N檔燈(空檔),時速,時間,ABS啟動等等

 

儀表開機動畫示範

 

而鎖頭則只有基本的電門開關與龍頭鎖功能
而上方的H.I.S.S.字樣則是 Honda 防盜系統的縮寫
代表此車具有晶片鑰匙防盜功能

 

造型簡單的短風鏡,可以有效降低騎士身體與頭部的風阻

 

而在風阻較大的地區,可以採取低趴的騎姿
使得效果大幅的提升

 

大燈採用LED發光二極體構成
並在大燈兩側附有LED日行燈眉的設計

 

大燈遠近切換動作示範

 

夜間燈型
近燈

 

遠燈

 

前方向燈則採用普通的鹵素燈泡

 

前方向燈動作示範

 

大燈下方那短短的鳥嘴設計前土除
使得整體的越野風格提升

 

前輪尺寸為120/70 ZR 17 M/C 58W
前煞車系統為320mm固定式浪花碟盤搭配NISSIN單向雙活塞浮動卡鉗
碟盤內側則附有霍爾效應傳導器

 

從前輪的另一面則可以看見輪輻形狀呈現Y字型
Y字形的輪輻設計可以大幅增加輪框剛性與行駛時的安定性

 

前叉這次則請SHOWA代工
採用SHOWA SDBV 41mm潛望正立式油壓前叉
令穩定性獲得大幅性的提升

 

後輪尺寸為160/60ZR17M/C,採用鏈條傳動
這使得動力不流失,動力輸出更加直接

 

後輪尺寸為160/60 ZR 17 M/C 69W
後煞車系統使用240mm固定浪花碟盤搭配NISSIN單向單活塞浮動式卡鉗
內側一樣配有霍爾效應傳導器

 

NISSIN單向單活塞近照

 

而下方則配有第二顆卡鉗,為機械式手煞車卡鉗

 

而HONDA為了節省資源,使生產力增加
因此前後碟盤是使用同一塊鋼板切削製成的
你說HONDA是不是好聰明好棒棒呢?

 

後懸吊使用中置預載可調式避震器
可以依騎士個人需求來調整預載量

 

接著看看中置避震器的下方,配有多連桿機構
透過多連桿機構的緩衝與調整,可以使避震器更加穩定,路感更加明確

 

水箱位在前土除的後上方
正面撞風可以大大的降低水溫,幫助散熱

而可惜的是,原廠並無搭配水箱護網
為了保護散熱鰭片,建議車友們可以自行加裝


引擎採用745c.c.的HONDA RC88E 水冷四行程單凸輪軸並列雙缸引擎
最大馬力為54ps@6250rpm,最大扭力為68Nm/6.9kgf-m@4750rpm

 

往引擎下方看去
則可以看到"Dual Clutch Transmission"的字樣
代表該車輛配有DCT雙離合器引擎

 

新款的五角形排氣管造型較為銳利
前後均有鋁合金飾蓋設計,兼具防燙蓋功能
而後方黑色的小型防燙蓋則是依照我國法規加裝的
看起來還算是有質感而且實用

 

右腳踏為控制後煞車的踏桿,這點與一般檔車無異

 

而採用DCT引擎的車種,左腳踏就沒有排檔桿這點令人感覺十分的不習慣啊~

 

後扶手採用分離式後扶手,增添運動風格

 

採用LED煞車燈,有效提高夜間的辨識度

 

煞車燈動作示範

 

後方向燈與前方向燈相同,採用普通的鹵素燈泡設計

 

後方向燈動作示範

 

而原本應該是油箱的位置,現在則是22L容量的車廂

 

而車廂上方的鑰匙開關
往右轉是開車廂,往左轉則是打開後座椅墊

 

打開後,看看這個大小,應該是足以應付日常通勤所需了

 

而22L的容量究竟有多大呢? 
除了可以放得下我的通勤帽"SHOEI XR1100(XL)"

 

更可以放好幾份雞排呢!! 
這使得NC750X的生活便利性大大的提升了呦!!

 

接著取出車廂內的工具包
隨車工具依序為,安全帽鋼索,十字起子,內六角板手
延長桿,兩套開口板手(10-14號跟12-14號),避震器預載調整桿
有這些隨車工具,相信應該是足以應付日常所需調整了

 

打開後座椅墊後,椅墊下方為14L的後置油箱
油箱蓋則採用旋蓋式設計,加完油後可要記得蓋回去啊

 

最後則是驗明正身的"NC750X"貼紙

 

看完細節之後,來看看是四視圖吧
阿筌我的身高170cm,體重90kg
前視角

 

右視角

 

後視角,可以看得出來腳根部分有稍微懸空

 

以上就是NC750X的細部介紹囉


接著就是...
阿筌的NC750X騎乘心得

 

身為NC三兄弟之一的NC750X
搭載著HONDA的DCT雙離合器引擎,秉持著省油與動力兼具的特性
以多功能檔車的外型,滿足那些不會騎檔車的車友們
令他們也可以體會騎乘檔車的樂趣

 

在市區與快速道路通勤的部分
SHOWA代工的前避震器與多連桿後避震器發揮了極大的功效
為騎士帶來高度穩定性與靈活度
煞車制動力雖然算不上頂級
但搭配ABS防鎖死煞車系統,就算遇到突發狀況也不用擔心

巡航用的D模式與扭力轉速都較高的S模式互相搭配
這使得動力與油耗皆有驚人的表現
而這次的S模式更有S1,S2,S3種模式可以設定
供騎士們依據自己的騎乘習慣而去做調整
加上AT/MT(自動/手動)模式,增加了不少駕馭上的樂趣

而NC750X雖然具備了多功能車的外型
但受限於車重與車高的關係,無法在重度的OFF ROAD奔馳

不過對NC750X來說
在輕度的OFF ROAD上奔馳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改良過後的前後避震在土路上表現依舊亮眼
由多連桿機構吸收了過多的路面回饋,使得舒適性提高
SHOWA代工的前避震則提供了支撐性與路感,而且提供了正確的導向性
相信在換上越野專用的輪胎後,應該就可以享受更多的越野樂趣

 

以上文章感謝大家收看

 

本圖文來自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a href="http://forum.jorsindo.com/portal.php">小老婆汽機車俱樂部 
作者:rex594268

BackTop
合作夥伴
  • 新車市
  • PChome
  • LINE TODAY
  • ETtoday車雲
  • 商車王
  • 車未來 AutoFuture
  • Automachi
  • 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