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正 V8 真。狂野,Ford Mustang GT 5.0 V8

2016/06/13 02:05

Mustang 這個 Pony Car 的始祖,自 1964 年至今也有 50 年歷史了,每代都見證美國年輕人成長,成為家喻戶曉的平民跑車,當然在這麼久的時間當中,雖然 Mustang 也推出過不少動力規格,像是第一代 Mustang 就出現過 2.8 直六、之後每代的基本版也都是 V6 引擎,甚至到最新的第六代更首度搭載 2.3 EcoBoost 渦輪增壓四缸引擎,但最為人津津樂道、最令人難以忘懷的,還是 V8 引擎的版本。

可以這麼說,在全球野馬迷的心目中,Mustang 只能搭載 V8引擎,當然這部分是因為美國油價與車價都相對低廉,加上那一望無際的大馬路隨處都是,傳統美式 V8 引擎所帶來的豐沛扭力輔以低吼聲浪,開過一次就會愛上這個調調。

也因為如此,美國消費者有將近52%的人都選擇了V8車型,其餘則是由2.3 EcoBoost 與 V6 分食掉,連期盼已久的歐洲消費者將近7成的買家都選擇了5.0 V8 車款,僅有3成買了 EcoBoost 車型,這表示買了 Mustang 之後沒人在乎油價高昂、售價高等因素,大家在乎的是等待了50年,終於能夠順理成章地買到這款性感尤物的時候,當然就必須選擇符合其「Mustang」個性的引擎,V8 就是他們的首選。

不過因應台灣市場奇特的稅率,以及維修成本等考量,從上一代開始引進台灣的 Mustang 便僅有 3.7 V6 引擎,現行車款更理所當然搭配更為省油高效能的 2.3升EcoBoost渦輪增壓四缸引擎,對於台灣的野馬迷來說,還是少了些什麼,所幸福特六和的努力之下,  Mustang V8 GT 終於正式導入國內,也一解野馬迷想要享受 V8 動力,同時也想要完整保固的夢想。

其實 Mustang V8 GT 與 2.3 EcoBoost 車型外觀上差異不大,無論是60年代的長車頭短車尾比例跑車社計、大膽的水箱罩、刻意隆起的引擎蓋稜線、鯊魚車頭造型、 Fastback 斜背式後車頂、無窗框車門、如曲棍球棒般的車側線條與三只獨立式尾燈等歷代Mustang的經典設計都完整保留下來,不過為了提供 V8GT 車主更為獨特的識別,有別於 2.3 EcoBoost 車上的 EcoBoost Performance Package套件,此回福特六和則是導入 GT 版性能套件,差異在於蜂窩設計水箱護罩、19吋輪圈、車尾由原本的「野馬」廠徽換成了經典「GT」圓形銘牌以及左右葉子板上的「5.0」銘牌等。

水箱護罩為蜂巢式設計。

 

5.0 V8 GT 換上 Brembo 前六活塞卡鉗與 380X34mm 通風煞車碟,配胎則為Pirelli P-Zero 前255/40R19、後275/40R19 。

 

原本的「野馬」廠徽換成了經典「GT」圓形銘牌。

 

打開車門,Mustang V8 GT 也與 2.3 EcoBoost 一模一樣,使用傳承自 1964 年初代車型的對稱式中控台、雙環儀表板輔以中央液晶螢幕、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等,另外中控台的 MyFord Touch八吋彩色LCD觸控式螢幕功能更搭配Ford SYNC® 娛樂通訊整合系統;在連結車主的智慧型手機後,無論是藍芽音樂撥放、車內空調設定、來電接聽與撥話等,皆可輕鬆利用語音聲控功能來控制。

多功能整合三輻式方向盤標配換檔播片,在使用上相當就手。  

 

如同飛機座艙般的開關撥桿,是中控台設計的一大特色。

 

倒車顯影功能非常實用,開野馬不用再擔心看不到車尾。

 

而儀表板中央的螢幕也有不少花樣,最有趣的莫過於 Track Apps賽道程式,這套系統能隨時監控車輛的各項數據,並且能夠紀錄單圈計時、加速計時、減速計時、煞車即時G值、過彎即時 G 值等,另外也新增「 Line Lock 線鎖」暖胎前輪鎖功能,這套系統僅限於賽道上使用, 當系統開啟時,前輪煞車會與後輪煞車分開成獨立運作的方式,系統會在確保煞車系統安全的同時將前輪鎖死,使得後輪能夠空轉,不過礙於試駕當天天候不佳的因素,我們並沒有實際體驗這套功能,非常可惜。

不過講了這麼多,Mustang V8 GT 內裝最明顯的差異還是在於手動調整的Recaro可調式賽車座椅,包覆性、腰部支撐性都比起 2.3 EcoBoost 車型優異許多,在激烈操駕上能夠緊緊的包著駕駛人,而且造型看起來更為熱血,其實這才是 Mustang 該配的座椅吧!

Mustang V8 GT 的動力為 5.0 V8 自然進氣汽油引擎,最大馬力為 421hp/6500rpm、最大扭力為54.0kgm/4250rpm,搭配SelectShift手自排變速箱,比起 2.3 EcoBoost 的314hp最大馬力與44.3kgm 峰值扭力大幅提升不少,0-100 km/h 加速也僅需4.8秒,極速則為 249 km。

SelectShift 六速手自排的換檔表現有點遲緩,當然對應這種大馬力車型還是手排為佳。

 

雖然試駕當天下著傾盆大雨,不過發動引擎之後離開拿車的地方,還是能感受到 V8 低沉的聲浪以及那蠢蠢欲動的動力,輕踩油門便能獲得飽滿的加速力道,扭力輸出極為渾厚,油門稍踩重一點後輪就會開始打滑,在享受強大扭力的同時又必須小心拿捏掌握車身動態,這種純美式 Muscle Car 的風味可說讓人又愛又恨,也非常符合 Mustang 那種不受拘束的狂野風格,在中高速巡航可說是一種享受,比起 2.3 EcoBoost 那種靠著渦輪達到的飽和感完全不同。

而試駕這款 Mustang V8 之前,之前便曾經在美國體驗過上一代 5.0 V8車型,二者的動態表現可說是截然不同,現行 Mustang 底盤懸吊系統堪稱是 Mustang 車系變革最大的世代,不僅前麥花臣懸吊導入強化剛性的下副樑結構,原本 Mustang 另一項傳統:非獨立式懸吊系統整個直接改成部分鋁合金材質的多連桿懸吊系統,幾何角度也重新設定,同時避震器無論是彈簧、避震器阻尼等都調整的更為硬朗,一切的一切其實都是著眼著進軍全世界。

Mustang V8 GT 擁有 Selectable Drive Modes駕駛模式切換系統,可以透過調整四種模式:一般、雪地/濕滑、運動、賽道四種模式來針對引擎反應、轉向輔助力道與換檔控制來切換,而 EPAS電子式動力輔助轉向系統也擁有舒適、標準與運動三種方向盤力道輔助設定。

實際駕馭 Mustang V8 GT 的操控表現,升級過後的 Brembo 6活塞卡鉗搭配 380X34mm通風碟,帶給駕駛人更多的信心,到了山路上,新設定的後多連桿懸吊能讓後輪大部分時間緊貼地面,但油門的拿捏還是不能忘卻,因為油門稍大還是稍微會撇出去,當然你不能期望 Mustang 這種大尺碼跑車能夠像小鋼砲一樣成為過彎機器,但過往的 Mustang 模糊的路感、軟調的懸吊感受已不復存在,搭配大排氣量 V8,順順開也非常迷人。

Mustang 這 50年來已經成為美國人的一種文化、一種生活必備品,每一代都保留著獨有文化,所以就像許多傳統美國人一樣,它一點都不關心世俗的眼光,即使被別人笑稱吃油怪獸、直線機器、操控比不上歐洲跑車, Mustang 依舊是 Mustang,就這麼一路走過了50年。隨著「One Ford 」策略的推行,Mustang 這個 Ford 品牌的化身終究還是要踏出舒適圈成為世界車。雖然第六代 Mustang 改變了很多,為了環保、為了挑惕的歐洲人,不僅動力加入了小排氣量渦輪增壓引擎,更連同底盤也重新設計,但「V8」這個傳統 Ford 並沒有忘卻,也只有搭載 V8 引擎的 Mustang 才是那堅持傳承的 Mustang,即使在台入手要忍受那高昂的稅金、油錢,但 V8 Mustang 才是最值得入手的野馬。

BackTop
合作夥伴
  • 新車市
  • PChome
  • LINE TODAY
  • ETtoday車雲
  • 商車王
  • 車未來 AutoFuture
  • Automachi
  • 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