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韓流潮男來襲,Kia Sportage 2.0 CRDi 2WD/AWD

2016/05/18 02:39

現今市面上的 SUV,基本上都長得跟方盒子差不多,輪廓上大體都維持略顯方正的設計來營造出寬闊的車室空間,雖然都是主打「Sport」,但外型讓人印象深刻的車型並不多,如果想要買一台時髦、年輕化的 SUV 車型,真的沒得選擇了嗎?

稍微對韓國車有所瞭解的讀者,便會發現雖然 Kia 在台捲土重來的時間不長,但在路上仍三不五時就能看到多年前引進台灣市場的一代 Sportage ,初期由德國 Karmann 代工生產的此車極長的產品週期中,陸續引進了五門短軸、長軸甚至敞蓬...等車型,而轉型成都會型 SUV 的二代車型隨著國產 SUV 的興起數量便少了許多,至於 Peter Schreyer 主導的第三代 Sportage 則由現任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少量引進一批;從一代至今, Sportage 可說是 Kia 少數每代皆有正式導入的車型,更是打開 Kia 在台知名度最大的功臣之一。

目前第四代 Sportage 是在去年法蘭克福車展上亮相,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也以極快的速度引進,訂於 6/6 發表,預售價格與規格配備已經釋出,分別是豪華版:98.9萬元、尊榮版:103.9萬元、旗艦版:113.9萬元與 GT Line:133.9萬元,不過 GT Line 還在送驗當中,所以本次重點則是放在尊榮版與旗艦版,差別在於 2WD 與 4WD 的不同,而為了展現全新一代 Sportage 全面進化的姿態, 總代理台灣森那美起亞更首度於麗寶樂園即將開幕的 F3 賽車場,以及特地在賽道旁佈置一個越野場地來展現其動態表現。

當然提到 Sportage ,一定會有讀者會跟同門師兄弟 Tucson 相提並論,這就要先釐清一下二兄弟的定位,Hyundai-Kia 集團內部針對這二款車所做的區隔,Tucson 走的是穩重、沈穩的風格,所以目標客群年齡層更大一些;而 Sportage 在 Peter Schreyer 以〝SPORTY & DYNAMIC ENERGY 〞的主線,跳脫出上一代的直線條處理,改運用更多曲線來造就出動感時尚的風格,也讓其目標客戶年齡層更為年輕,鎖定 25 到 35 歲的年輕家庭與獨立自主的男女,這種區隔明顯的定位也反映在全面革新的外觀設計上。

Peter Schreyer 從現代飛行戰機上一些光滑和銳利的線條取材,進而設計出令人驚豔的車頭造型,類迴力鏢式樣的大燈整合了 LED 花瓣式日行燈,不再與水箱罩有所連接,而 Kia 標誌的 Tiger Nose 虎嘯式水箱罩更為凸顯出來,而霧燈框部分則為傳統造型,僅有頂級 GT Line 車型擁有四組冰塊狀 LED 霧燈。

 

全車尺碼為 4,480mm x 1,855mm x 1,655mm,軸距為 2,670mm。車側部分維持與上一代相似的風格,但修飾得更為圓潤,也使得風阻係數從上一代的 0.35 降到 0.33,而行李架為豪華型以上的標準配備。

 

車尾部分則變得更為厚實,尾燈部分是改變最多的地方,其設計靈感來自於 2013 Kia Provo 概念車, 採用電話筒倒梯形式樣連接在一起,而轉向燈與煞車燈採用分離的設計,相對於車頭,車尾更容易被大多數人所接受。

 

18 吋鋁圈,入門 2WD 為 17 吋。

 

現場擺在一角的入門豪華版。

 

外觀主要差別在 16 吋輪圈、沒有行李架等,內裝則採用絨布材質座椅。

 

如果外觀設計可以用革命來形容,那內裝很明顯就是屬於「進化」的層次,和上一代相比維持靠向駕駛人的家族化設計,中央音響兼 8 吋觸控式螢幕系統、按鍵排列有序,雖然沒什麼花俏的感覺,但這種規律的設計使用上方便、看著也舒服。而中控台運用類縫線處理的軟塑膠結合細緻花紋的硬塑膠,輔以霧黑全車飾版與銀色出風口點綴,如果想要更精緻的風格,在 GT Line 車型上則將霧黑全車飾版換成亮黑色鋼琴烤漆飾版,就視覺與觸覺來看,車內質感比起上一代提升不少,但若能將亮黑色鋼琴烤漆飾版列為全系標配會更加分。

由於目前引進的車款僅有 GT Line 為 EBD 電子手煞車與 Auto Hold 系統,所以其餘車款皆為足踏式手煞車,原先的位置則改成 Drive Mode、陡坡緩降系統與 4x4 Lock 按鍵。

 

三幅式樣方向盤,平底運動化方向盤僅有 GT Line 車型專屬。

 

這張圖可以明顯地看到有許多「功能」不在上面,僅有 ESP 按鍵。

 

空調系統部分,除了 GT Line 車型採用雙區電腦恆溫空調以外,其餘皆為一般的旋紐式樣空調。

 

二組 12V 電源、USB 與 AUX-IN 插槽。

 

本次試乘車上擁有的 8 吋觸控式螢幕系統為台灣森那美與廠商合作開發的主機,可以使用 PureNavi 衛星導航、音樂、手機、影音娛樂、倒車顯影與經銷商查詢等功能,使用起來十分流暢,並沒有當機的狀況產生,而鏡射手機的功能則是選配,而且要注意的是這套系統為全車系選配,預售期間優惠早鳥車主免費升級,至於售價上則要等待 6/6 正式上市之後才會出爐。

全景天窗為 AWD 車型專屬。

 

俗話說魔鬼藏在細節裡,Sportage 在車內空間上也進行了不少改量,包括藉由 A 柱面積縮小 26mm、 A 柱底座縮減 29mm 與後視鏡下移 34mm 來提升 A 柱方位視野,後方車窗高度增加 30mm 、C 柱寬度減少 62mm 來增加後方與 C 柱視野。而前排空間方面 Sportage 表現不錯,頭部空間即使搭配了全景天窗不會覺得壓抑。中央扶手的未知能與排檔桿呈現水平一直線,使得排檔時可以直接將手肘置其上。

後座空間則為新一代 Sportage 的強項,後座椅背可以依照乘客的喜好自由調整,角度從上一代的二段式 23˚-28˚ 提升到七段式23˚~37˚ ,舒適性大幅提升,而左右兩個座椅的舒適性也不錯,原廠宣稱其後座椅子骨架重新設計過,不僅舒適性提升,同時也能有效吸收行進間的震動,其椅背與頭枕內部填充物軟硬適中,不過中央扶手偏硬影響了中間乘客舒適性,不太適合長途搭乘。

後座出風口也是 Sportage 的特色,另外後座也設計了 USB 與 12V 插座,非常便利。

 

一般行李箱空間為 498 公升,比上一代的 465 公升提升許多,同時行李箱底版可以下降 98mm。

 

全打平之後,椅背角度為 8 度,比上一代 Sportage 16 度明顯進步許多,其最大容積 1,455 公升,如此一來可以放置更多物品。

 

主被動安全防護系統上,Sportage 全車車體高達 51% 採用先進高剛性鋼材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 (AHSS),輔以熱高壓鋼打造高強度車艙主體,車身剛性與抗扭曲性,更強化了 18% 與 39% ,全車系原裝進口身份擁有 6 具安全氣囊與 ESC 電子車身動態穩定系統,此外 VSM 車身穩定管理控制系統、HAC 上坡起步輔助系統與 DBC 下坡煞車輔助系統皆列為全車系標配。不過盲點偵側、車道偏移預警系統、自動停車等則沒有列入標準配備當中。

動力系統上,因應台灣進口休旅車市佔率柴油車型為大宗,所以此回僅引進 2.0 R CRDI 高功率柴油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185ps / 4,000rpm、最大扭力為 41 kg.m /1,750 - 2,750rpm,搭配六速手自排系統,其油耗 2WD / 4WD 分別為 14.7km/l 與 13.5 km/l,就帳面數字來看其實與上一代相去不遠,但扭力值不僅提升 1kg-m,其最大扭力輸出範圍也擴大許多,實地於市區行使,油門僅需輕輕踩下,大約 1,800 轉扭力就全數爆發出來,一般行車狀況足以應付。如果遇到需要急加速的路況,此時油門深踩便可感受到源源不絕的動力傾巢而出,而上一代為人詬命的引擎噪音部分此時也得到明顯的改進,就算拉高轉速,引擎聲浪還是不明顯,可見本次 Sportage 對於全車 NVH 工程有明顯的改進。

2.0 R CRDI 高功率柴油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 185ps / 4,000rpm、最大扭力為 41 kg-m /1,750 - 2,750rpm。

 

六速手自排系統,其油耗 2WD / 4WD 分別為 14.7km/l 與 13.5 km/l。

 

此回全車系均配備了 Drive Mode 駕駛模式選擇,分為 Eco、Normal 和 Sport 三種,實際的動力表現在 Eco 模式下節氣閥開口減小,油門反應較為緩慢,同時換檔速度較快,很明顯是為了節能取向;至於 Sport 模式則讓車如其名,不僅油門反應變得更為靈敏,變速箱換擋時機也延後許多,此時的轉速會保持在 2,500rpm 以上,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輸出。

由於 AWD 車型上擁有 ATCC (彎道循跡控制系統) ,為了讓與會媒體體驗到這套系統在過彎時提供的絕佳抓地力及循跡性,所以本次也特地前往麗寶卡丁車賽車場進行二圈的賽道體驗,實際體驗下可以感受到 Sportage 前麥花臣後多連桿的設計又再度進化,其調校得偏硬朗,過彎時提供不錯的支撐性。加上智慧型四輪傳動系統結合 ATCC 彎道跡循跡控制,於賽道過彎時雖然輪胎慘叫聲四起,不過 ATCC 系統會即時調整前後輪扭力分配與煞車,使得抓地力依舊維持一定的程度,而靈活的車頭反應透過方向盤能立即回饋路面以及車身的狀況,進出彎時車身側傾也不明顯,同時也將轉向不足的狀況降到最低。

此時再將場景轉移到一般道路上,面對細碎震動這種小顛簸路況基本上懸吊系統抑制的很好,不過通過較大顛簸所傳入車內的彈跳感還是較為明顯,舒適性或多或少皆有影響。而方向盤低速時手感就已經偏重,車速提升之後力道也會加重,使得高速行駛穩定性頗優異,整體來說已經與部分歐洲休旅車的操控並駕齊驅。

當然 SUV 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貼近大自然,所以好的 SUV 車型當然要搭配一套優異的 AWD 系統,才不會成為「高底盤轎車」。為了強化這點,本次試駕體驗活動也包括了越野體驗,一般日常駕駛中,Dynamax AWD 系統會根據前後輪轉速差判斷是否該使用前驅或是四驅,而位於左下方的 Lock 四驅鎖定按鈕,功用則是讓車輛鎖定在全時四驅模式,而不是一般我們認知類似中央差速器鎖定的功能。

首先車子進入到双駝峰的地段,Sportage 的進入角及離去角度分別為 28 度與 24.6度,穿越角則為 19.5 度,加上 Dynamax AWD 鎖定 Lock 之後會以全時四驅系統行駛,此時只要聽從教練的手勢穩定的控制方向,双駝峰對 Sportage 不構成威脅。之後就到達了亂石區,在這邊僅需要慢慢的控制油門與方向盤,Dynamax AWD 在面對崎嶇的路面時,能快速地調整扭矩輸出,一樣可以輕鬆攻克。

接著就開到傾斜坡+ 交叉軸的地方,前面提過 Sportage 採用先進高剛性鋼材 Advanced High Strength Steel (AHSS),輔以熱高壓鋼打造高強度車艙主體,車身剛性與抗扭曲性強化了 18% 與 39% ,所以這關主要是讓與會媒體體驗其車體剛性測試,當車輛位於交叉軸的狀態,教練便將全車五片車門打開,一般車款會有關不上或開合不順利的狀況發生,但高剛性車體則仍可以順利關上。

最後我們來到了險升坡與險降坡的部分,在面臨到近 40 度險峻的上坡時,此時僅需要一鼓作氣踩下油門,柴油引擎低轉大扭力的特性立即開到坡中間,此時教練指示我們要暫停 3 秒,HAC 上坡起步功能便立即啟動,使車身停住不會向後滑動,之後僅需同步踩下油門即可通過。而開上來之後馬上就面臨到險降坡,一樣在近 40 度的陡坡,僅需按下 DBC 陡坡緩降按鈕系統馬上就啟動,這時完全不需要踩煞車,當下坡時速達到一定值時,ABS 即會同步作動煞停,減緩車輛下滑速度來讓車子順利下坡。

 

距離上次試駕上一代 Sportage 僅相隔 10 個月,當時便已經對這款脫胎換骨的 SUV 車型印象非常深刻,不只是因為顛覆 Kia 品牌的新潮外觀,同時動力與操控上都讓人刮目相看,只不過上一代內裝質感不算優異、車內隔音吵雜,同時因應設計風格所造就的多死角問題等都是其罩門。

不過新一代 Sportage 就不一樣了,除了內外針對年輕目標客群設計的讓人過目難忘,內裝質感也提升不少,其強勁動力輸出的柴油引擎搭配更為運動化的懸吊更是 Sportage 優於日系對手的地方,不過舒適性配備上卻要到 GT Line 車型較為齊全、預售價偏高以及 Kia 品牌形象尚有待突破等都是有待突破之處。雖然 SUV 市場競爭者眾,但相對的也是目前台灣車市佔有率較高的級距,以全新第四代 Sportage 的優異產品力,若正式售價調整得宜, Sportage 成為 Kia 品牌市佔率提昇的主要功臣應該是預料中事。

推薦閱讀: 與歐洲同步 德製血脈的承續 - 型格休旅 KIA All-New Sportage

BackTop
合作夥伴
  • 新車市
  • PChome
  • LINE TODAY
  • ETtoday車雲
  • 商車王
  • 車未來 AutoFuture
  • Automachi
  • 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