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驅前鋒者 BMW X5 xDrive40e

2016/03/27 13:36

回顧過去,每個世代汽車工業都會有一個共同追逐的目標,這個目標並不限縮於動力技術的發展,有時候是外型設計的風潮,像是從生硬尖銳轉趨圓滑流線,有些時候是科技革命下所帶動的材質革新,像是鈦、鋁一直到今日的碳纖維,有時候是趨勢所及,像是上世紀的石油危機,多數的車廠開始研製省油車型來抵抗高漲的油價,這就如近十年以來,汽車產業界開始流行的引擎 Downsize 潮流。

然而技術上小排量的精簡仍然無法滿足環保法規所立下的期限,這使得車廠在近年歷經生存邊緣的掙扎,電力驅動車輛這個百年前即已現身的概念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重生了,在石油使用的大限即將到來之際、新能源的運用又面臨青黃不接之際,電力驅動系統堪稱是目前各車廠最佳的解套。

而德國本身因坐擁世界主要汽車製造商同時也是目前在電動車領域主要的發展角色,像是 BMW、Volkswagen 以及 Daimler 集團等,畢竟該產業牽涉到整體國家經濟收益,因此德國政府對於電動車事業的推展格外積極,除了對內提供產業大量補助,對消費者亦同,在基礎建設上也不遺餘力,而企業在這樣豐厚的支持之下,得以無後顧之憂的推動電動車事業的發展。

BMW 對此創設了電動車子品牌 i,用以專責實現車輛開發的目標,並且在短期內已經達到相當豐碩的成果,基於集團資源運用的概念下,近年來也陸續能夠看到 i 子品牌所開發的相關技術沿用回 BMW 品牌旗下車系上面,其中最廣為熟知的莫過於全新 7-Series 車系,不但採用 i 子品牌所開發的碳纖車體技術,也結合了 M Power 部門所擅長的動力調校。

2015 年上海車展中首度亮相的 BMW X5 Xdrive40e 則延續 BMW i 「eDrive」電力驅動的環保精神,成為母品牌旗下的第一款 Plug-in 作品,BMW X5 xDrive40e 整合內燃機引擎及電動馬達的雙動力系統,並搭配 xDrive 智慧型可變四輪傳動系統,構築出與過去燃油車型截然不同的駕乘體驗與優異的動態表現。

在動力系統方面為引擎與電動馬達兩大系統之結合,在引擎部分搭載 BMW TwinPower Turbo 2.0 升四缸汽油引擎,搭配整合於變速箱中的電動馬達,引擎本體結合多項 BMW TwinPower Turbo獨家科技包含雙渦流渦輪增壓、HPI高精準燃油缸內直噴、Valvetronic汽門揚程可變系統、Double-VANOS雙可變汽門正時系 統等,擁有245匹德制馬力,並可在1,250至4,800轉區間輸出350Nm扭力,提供豐沛動能。

在電動馬達方面隨時可提供113匹德制馬力及起步即達到峰值的250Nm扭力,使 X5 xDrive40e 具有順暢且直毫無遲滯的加速特性,從靜止狀態加速至時速100公里僅需6.8秒,在純電行駛的狀態下也有時速120公里的極速表現。

當四缸汽油引擎與電動馬達同步作動時,X5 xDrvie40e 可爆發313匹德制馬力、450Nm 的綜效動能,極速可達每小時210km/h。在油電混合系統相輔相成之下,X5 xDrive40e 擁有平均每公升汽油可行駛30公里、每公里僅排放78公克的CO2排放表現,節能知效率也呼應了 BMW 對環境永續發展承諾。

BMW X5 xDrive40e可藉由跑車式多功能真皮方向盤的換檔撥桿直覺操控Steptronic八速手自排變速箱的檔位切換,達到人車一體的感受。由於搭載 xDrive智慧型可變四輪傳動系統,即便使用純電力行駛時,仍然保有全時四輪驅動的效能,在不同路況都能穩定車身,並且在過彎時提供絕佳的抓地力。

按下位於排檔桿左側的eDrive按鈕後,10.2吋的iDrive中央顯示螢幕 將會出現AUTO eDrive、MAX eDrive與SAVE Battery三種模式。

其中 AUTO eDrive為系統預設的模式,起步時單純使用電動馬達的動力,加速至時速70公里或當駕駛重踩油門時,引擎動力將自動介入。在AUTO eDrive的模式下電腦會自行判斷最節能的動力分配方式。

Save模式可以透過引擎運轉、減速將動能轉換回充至電池。

若駕駛者希望以純電行駛,只需要將 eDrive 調整到 MAX eDrive,便可進行約30公里、極速120公里的純電行駛。若切換至SAVE Battery充電模式,則是透過引擎為高壓電瓶進行蓄電,使電力維持在50%左右,為下一次使用純電模式行駛作好準備,適合於高速巡航時使用。

以 MAX eDrive 設定下行駛,BMW X5 xDrive40e 展現出絕佳的寧靜度,搭配舒適取向的底盤懸掛設定,在市區走行時提供相當安定的車艙駕駛環境,然而純電行駛可達到最高 120km/h 的速度,BMW X5 xDrive40e 在速度越過 70km/h 之後機構的運轉依舊安靜,不過自四輪傳來的共振聲響則變得鮮明。

除了 eDrive 動力模式選擇之外 BMW X5 xDrive40e 同樣保有與一般市售車型相同的動態模式選單,依照道路狀況在 COMFORT、SPORT或ECO PRO模式中切換,藉以獲得不同的引擎反應、懸吊系統、與DSC動態穩定系統不同介入程度下的操控體驗。其中在 ECO PRO節能模式時,不僅能控制空調系統的最大輸出功率,油門踏板的靈敏度也會隨之改變,確保加速的穩定性。此外,若在時速0至160公里之間的速度下鬆開油門踏板讓車輛滑行時,引擎將會自動關閉進入巡航模式(Coasting),以減少不必要的燃油消耗。

BMW X5 xDrive40e 在外觀和內裝部分與現行市售的版本差異並不大,如果拿掉車外的視覺彩貼,相信對很多人來說是難辨雄雌,或許有觀點會認為既然是 e 化車型,是否就該來點不一樣的差異化,甚至是設計成傳統電動車理當具有的憋腳樣貌才算數?不過看來 BMW 並沒有打算這樣將電動車給獨特化,即便是接續導入的 BMW 330e 也是長的與常態性車型沒有太多的不同,如同柴油版、汽油版一樣,真正將電能版本融入在常規車型的編制當中。

雖然大部分的樣貌與限售車型雷同,但仍可從外觀幾處細節辨識出 X5 xDrive40e。

雙彩色調搭配橡木飾板的中控台採水平層疊式設計,功能配置一目了然, 中央控制台與iDrive控制旋鈕傾向駕駛座讓駕駛者能專注於操控樂趣與行車路況。

 

可依喜好自由設定的氣氛燈環繞全艙。

 

eDrive 專屬迎賓飾板讓人不容錯認 X5 xDrive40e 的獨特性。

舒適度以及豪華氣氛的營造不因節能考量而有所減損,旗艦休旅所應具備的空間機能性在 X5 xDrive40e 上表現依舊。

全景式天窗的配置提供更開闊的頂部空間。

雖然行李箱受到電池模組佔據不少底部空間,不過 X5 xDrive40e 標準配備 40/20/40 分離傾倒後座椅背依舊可提供基礎 500 公升,最大達1,720公升的靈活置物空間。

充電口設置在左前葉子版上,通用型插槽具有防呆功能,蓋口處也清楚的標示相關操作注意事項。

為增進電動車使用的便利性,BMW 提供「360° Electric全方位服務」,針對台灣市場分為3大方案,包括家用充電:以環保材質製成的BMW i Wallbox Pure將由BMW合作夥伴協助安裝,最快2小時45分即可將零電力充至飽滿、公共充電:車主可利用全台BMW展示中心及保養廠設置的公共充電設備、售後服務:基本售後服務(如系統診斷、充電)、電池維修等,此外BMW 也提供 X5 xDrive40e 高壓電池提供8年/10萬公里保固。

接上電源之後分別在螢幕以及儀表板會顯示充電狀態,當車輛未熄火直接接上電源時,亦有防呆設計,將主動關停動力系統。

將電動車產品推廣至各區域市場是 BMW 德國原廠近年主要的市場策略,因此自 i3、i8 登陸之後,可預期未來尚有更多的電動車產品將於台灣市場投放,而 X5 xDrive40e 便成為原廠策略下的先鋒車型,然而電動車的推廣除了汽車公司之外仍有賴政府政策的協助,包括電網的建置或是購車補助津貼等,當提高了電動車使用的便利性以及誘因之後,方能建立與燃油車型競爭的對等格局,撇開國內市場的狀況不談,目前美國、德國等政府即為當初所設下的電動車保有量傷透腦筋,有更多國家因為縮減補助預算導致電動車銷售表現急轉直下,再加上自去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跌至低點,在在衝擊著電動車市場的發展。

雖然短期內看似充滿挑戰,但並竟車廠仍是以獲利為導向,無論是政策上的特別要求或是主事者洞察先機欲引導潮流,長遠來講潔淨能源的崛起甚至取代傳統石油的型態將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回歸到實務面,以 X5 xDrive40e 具備 30 公里純電行駛距離來說頗符合台灣都會區交通使用的效益,再加上國內的電網布置、插座的通用性等方面目前已有初步的輪廓,在城市內使用電動車作為交通移動工具也相當合適,而 Plug-in 插電式的型態又較純電動車有著更多的彈性空間,因此拋開複雜的供需問題,在電動車發展尚處萌芽階段,以420 萬元的價格成為與歐美等主要市場消費者同步的潔淨能源先鋒使用者,聽起來似乎頗為值得一探究竟。

延伸閱讀:

2016 BMW X5(F15) 規格配備  

BackTop
合作夥伴
  • 新車市
  • PChome
  • LINE TODAY
  • ETtoday車雲
  • 商車王
  • 車未來 AutoFuture
  • Automachi
  • 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