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蛻變新生,Audi Q7 45 TDI S-line

2015/12/10 00:23



市面上的豪華 LSUV 百百款,不過如果說到擁有三排座的中大型 SUV 車款,相信有許多人第一個念頭會想到 Audi 於 2005 年推出的 Q7 車型,不過此時你或許又有另外一個念頭從腦中浮現,那就是這款車到底何時改款?改款了沒?的確,Audi Q7 是品牌少數銷售長達10年的車款,其中也僅有小改款過一次,但即便產品週期如此的長, Q7 擁有大器外觀與第三排的優勢依舊是對手難以匹敵的特色,更迫使 BMW、Mercedes-Benz 不得不重新調整產品佈局。以BMW來說,在下一世代 X5 車型上便首次加入了第三排選項,Mercedes-Benz 方面則是透過新增產品 GL-Class (現改名為 GLS) 直接與其對壘,更不用說其他車廠陸陸續續也推出三排座設定來與其競爭。



如今隨著去年底原廠正式釋出 Q7 第二代車型的相關資訊之後,時隔近一年原廠也正式於台灣市場發表,不只全車從裡到外改採用 MLB Evo 平台等新技術進行打造,其隱身於車身之下的科技應用同樣傲視群倫,使得將近十年沒有大改的 Q7 一躍成為同級車最為先進的車款。在配備佈局上原廠共有五人座與七人座設定,此回試駕的為 Q7 45 TDI 五人座 351萬版本,加上特選的 S-line 套件及其他配備便來到了 410 餘萬。



老實說,雖然等待了10年,不過迎接我們的新一代 Q7 其實還是保有上一代的設計風格,外觀上並沒有非常大躍進式的進化,這點倒是有點失望,但尺寸上長寬高分別是 5,050mm/1,970mm/1,740mm ,軸距則來到了 2,990mm 的表現,與大塊頭的上一代相比稍微變短、變窄,不過軸距加長之後車內空間反而增加,頭部空間更大幅提升,這種細微的變化反倒是令人意外。Audi 的前水箱罩一向是最明顯的識別點,此回 Q7 大改後更採用六角型一體化設計,大燈組換上 Audi Matrix 全 LED 設計(S-line 標配);另外前保險桿造型在換上 S-line 版本之後更加霸氣。






大燈組換上 Audi Matrix 全 LED 設計(S line 標配)




車側部分則保留上一代那種氣派卻不顯笨重的風格,但原廠藉由重新雕塑過後的車身線條,搭配新式樣後視鏡、三角窗、突出的前後輪拱和鍍鉻裝飾點綴,反而增添許多硬派氣息。

走到車尾,不禁又讓人有種似曾相似的感覺,新一代 Q7 依舊保留與上一代相似的尾門設計,但仍然可以從尾燈部分看到其不同之處,內部燈組換上了雙Y型 LED 光源,並與前大燈相呼應。此外車頂配備 S-line 車頂後擾流板,並搭配尾門門檻不鏽鋼護條設計,保險桿除了換上 S- line 套件之外,下方更採用雙邊雙出排氣管設計,讓 Q7 運動風格更為明顯。







進入車內,終於有地方是看得出來歷經「十年」的進化,中控台​​全面砍掉重練,換上造型更為簡潔的簡潔風格,透過水平線的切割採雙色分層設計;此外 Brushed Aluminium 飾版/ Oak Grey 灰橡木飾版的結合更造就出科技氛圍,而空調出風口更設計成從儀表一路延續到副駕駛座一整排的設計,最後在設計成微微偏向駕駛人的方式,使得整體設計已經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而 Audi 近年來主推,已經先行於 TT 車系看到的「全數位虛擬駕駛座艙」的概念也導入其中,傳統類比式指針全面以 12.3 吋數位式儀表顯示給取代,同時整合了 Audi MMI 多媒體資訊功能,駕駛人僅需要透過方向盤左側滾輪與按鈕,或是排檔座後方的 MMI 旋鈕來控制與操作各項功能像是車輛、聲音、廣播、媒體、導航系統與電話等等。不過值得一提的是 Audi 同時修正了MMI 旋鈕的旋轉邏輯,不再像上一代車型令人錯亂。




方向盤上的控制按鈕簡潔明瞭,同時可以作為切換液晶顯示儀表板之用。


傳統類比式指針全面以 12.3 吋數位式儀表顯示給取代,同時整合了 Audi MMI 多媒體資訊功能,駕駛人僅需要透過方向盤左側滾輪與按鈕,或是排檔座後方的 MMI 旋鈕來控制與操作各項功能像是車輛、聲音、廣播、媒體、導航系統與電話等等。


12.3 吋數位式儀表中間可以顯示油耗、能源消耗與音響系統等資訊

此外中央配備有一塊獨立 8.3 吋可收納液晶顯示螢幕,搭配全新的多功能方向盤、全新的電子排檔桿與更進一步將整合原廠中文導航系統、數位電視及中文聲控功能的新一代「3G plus 資訊硬體整合系統」與「大型 MMI 觸控手寫板含8組記憶鍵功能」列入配備項目中,駕駛人可以透過觸控介面來控制全車多媒體系統,包含通話、導航系統等,並加入了中文語音控制系統等。至於其餘較為特殊的配備上,試駕車款由於選配了S-line 套件,所以多出了跑車式座椅、抬頭顯示器、車後門與後檔玻璃手動遮陽簾、行李箱主動收納障板、行李箱滑軌系統及物品固定組合等配備。


整合原廠中文導航系統、數位電視及中文聲控功能的新一代「3G plus資訊硬體整合系統」。


大型 MMI 觸控手寫板含8組記憶鍵功能,駕駛人可以透過觸控介面來控制全車多媒體系統,包含通話、導航系統等,並加入了中文語音控制系統等。

至於車內表現上,全新 Q7 維持五人座/七人座的設定, S-line 前座跑車座椅的包覆性極佳,行駛時可以緊緊抓住駕駛人,同時擁有全方面調節與按摩功能;而五人座方面第二排維持獨立三座設計,可以依照需求來摺疊,乘坐感其實算是普通,主要是因為要因應座椅折疊的考量,所以椅墊與椅背都較為單薄;至於七人座部分第三排座椅採用與上一代相同的獨立二座,不過椅墊與椅背與第二排相同都屬於單薄的模式,雖然只需將第二排座椅稍作調整向前滑動到不影響坐姿的狀況下,第三排有一定的載人能力,但因為腳下的空間被滑軌佔據,所以一般成年人坐進去頭部空間尚可,但膝部空間可以說非常侷促,最好的方式還是交給小孩子乘坐才是上策。






七人座設計。


第三排椅背改為電動升降,操作更加方便。


第二排進入需要手動折疊座椅,不過重量不輕,對於媽媽來說會費一點力。


七人座空間變化。


實際坐進去頭部空間尚可,但因為腳下的空間被滑軌佔據,膝部空間可以說非常侷促。




此回 Q7 車內無論是五人座/七人座車型上,在第二排與第三排部分都設計了 ISOFIX 兒童座椅接口,如此一來七人座全車滿載時可以讓兒童坐在第三排。即便在一般通勤接送小孩,其第二排的三個座椅也都可以安裝兒童座椅,完整考慮到小孩子的安全需要。








行李箱主動收納障板,開啟尾門自動上提,一般版本無此功能。

而在行李箱空間上,五人座車型標準行李箱空間擁有 890 公升,至於七人座車型標準行李箱空間則擁有 295 公升,而全部傾倒之後則擁有2075 公升/1955 公升,搭配前面所提選配的行李箱主動收納障板、行李箱滑軌系統及物品固定組合等配備,可以說非常實用。

在主動安全系統上,Audi 此回則特別在 2016 年式車型上提供全方位先進主動式安全輔助系統 Audi pre sense 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作,整合「公路行車」、「都會行車」、「智慧停車」三種輔助套件,減少人為因素影響,為駕駛者、乘客和其他用路人創造更周全的行車環境。現場為了讓媒體更為暸解三大套系統的用途,分別安排三種不同的關卡來實際演練。













後視鏡上面的燈號除了包含了盲點偵測系統警示以外,在開門的同時也會同步閃爍燈號。

















Audi 後方預警式安全防護系統的影片解說







動力系統上,此回延續以 V6 動力為主的 TFSI / TDI 汽、柴油產品車型之編制,區分為 45 TFSI 和 45 TDI 兩款車型,不過此回試駕車型全部均為柴油版 3.0 V6 TDI 柴油渦輪增壓引擎,其最大馬力為 272hp/3250rpm-4250rpm、最大扭力為 61.2kg-m/1500-3000rpm,搭配 Tiptronic 8 速手自排設定,其 0-100km/h 加速僅需要 6.3/6.5 秒 (五人座/七人座)極速則為 234km/h,油耗表現為 17.5 km/l,CO2 排放量則為 149 g/km,以重達二噸多的車重來看,上述表現非常亮眼,這多虧新一代 Q7 採用新的 MLB Evo 平台打造的嶄新車體結構設計所賜,以熱沖壓成型的鋼塊、熱沖壓成型鋁質與超高強度鋼材加乘之下的複合式材質車體,比起上一代大幅減輕 325 公斤。


3.0 V6 TDI 柴油渦輪增壓引擎,其最大馬力為 272hp/3250rpm-4250rpm、最大扭力為 61.2kg-m/1500-3000rpm ,已通過臺灣環保署認證。


Tiptronic 8 速手自排設定,換擋與降擋反應迅速。

而減重過後的表現也實際展現在動態表現上,本次試駕路程涵蓋高速公路、山間小路與一般市區,這具 3.0 V6 TDI 柴油渦輪增壓引擎均紮紮實實地發揮出充沛的扭力輸出特質,無論在上坡或是一般市區起步動力都非常足夠,其 1500 轉上下便能爆發出的強勁動能完全令人忘卻它是款重達二噸的SUV,同時在 Kick-Down 表現上也十分線性,高速巡航下轉速也不超過 2000rpm ,Tiptronic 8速手自排換擋與降擋反應迅速可謂功不可沒。



而Audi 車系標配的 Audi Drive Select 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共有舒適、自動、跑車、越野、高效能、自主設定六種駕駛模式,均可透過中控按鍵或 MMI 選扭切換引擎輸出曲線、轉向輔助力道與換檔敏靈度。




切換之後僅會在儀表下方顯示模式,並不會像 TT 一樣轉變時速/轉速表造型。

新一代 Q7 也將原本的前麥花臣+下控制臂、後扭力梁設計改為前後五連桿式懸吊,加上前述的大幅減輕重量的措施,不僅行駛在一般到路上能夠過濾掉大部分的碎震,在轉向方面也變得更輕盈了,不太像過往德國車相對較重,力道更大的個性。而在正常速度下過彎其側傾不像是一般 SUV 那般明顯,搭配標準前後軸扭力分配 40:60 、最多達到 70:85 的 Quattro 四輪驅動系統,即便加快速度,其轉向不足的狀況也不明顯,但如果在 Auto 模式下,車身側傾與晃動的問題就浮現出來了,但可以透過 Dynamic 模式下來改善。整體來說新一代 Q7 的操控性兼具了敏捷和精準的轉向個性,同時又保留了舒適感。



Audi Q7 在 LSUV 市場上是屬於後進的車款,不僅上市時間比起同底盤的 Cayenne、Touareg 來得晚,連改款時間也拖得很長。但歷經十年的銷售後,原廠投注了大量的心血來打造這款以次世代科技所孕育出來的 LSUV,使得 Q7 的競爭力瞬間與對手平起平坐,再加上新世代 MLB Evo 平台所帶來的革新輕盈設計,無論在操控或是油耗上表現均是同級車的佼佼者;如果你真的要挑惕一項缺點出來,大概就是 Audi 長久以來的統一家族風格設計已經讓人有點視覺疲勞。但無論如何,新一代Q7的出現也意味著喜愛戶外生活的高收入客群多了一項新選擇了!





BackTop
合作夥伴
  • 新車市
  • PChome
  • LINE TODAY
  • ETtoday車雲
  • 商車王
  • 車未來 AutoFuture
  • Automachi
  • 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