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udi TT 自1995年首度以概念車的型態出現在大眾面前,已經歷經20年與三代車型的演化,每一代車型都保留初代 J Mays和Freeman Thomas 設計的車身外觀特徵,同時由 Peter Schreyer、Hartmut Warkus和Martin Smith等人設計的內裝特色,也就是一路圓到底、同時前後車身採對稱造型設計的科幻式造型。在 Audi 車系近乎相似的家族設計下,TT 另外一個特色就是不受「家族風格」的限制,使得 TT 與 R8 這二款跑車可說是識別度最高的 Audi 車型,在路上絕對不會錯認。




所以自1998年正式推出於市場上之後,其前衛的設計像引擎蓋兩側隨著輪拱而做的弧線、圓形排檔桿、圓形排氣管與全金屬的油箱蓋等立刻像是Porsche 911一樣,成為一種標記,使得要推出新一代車型變成非常困難的事,在既有印象形成之後,要如何兼顧創新與原始科幻感,讓 Audi 傷透了腦筋,也讓每代車型的改款週期均拉長到8年之久。所幸設計師的創意總是源源不絕,在第三代TT 於今年日內瓦車展正式發表之後,的確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也成功接下了二代TT 的棒子持續在市場上耕耘。而目前台灣市場引進的版本為 TT 45 TFSI Quattro 以及高性能 TTS 兩款,定價分別是 246萬與312萬。而眼前這輛黃色車身的TT 45 TFSI Quattro則是選配 S Line 外觀套件、S Line 內裝套件,全LED極光頭燈組、Audi原廠照地燈 以及 19吋5輻式鋁圈等總價值31萬的版本,價格也拉高到277萬元。

但是實際從外觀來看,第三代 TT 雖然遠看與上一代TT一脈相傳,側面線條幾乎一致,看似僅在車頭與尾燈部分做了大改變,或許這就是太過優秀的工業設計難以突破的障礙吧,但是細看可以發現Audi 也很努力的在線條部分尋求突破,不僅套入銳利、剛硬的處理,折線也清晰可見,同時LED導光條雕塑出犀利眼神的LED極光頭燈組設計(選用)與更加誇張的六邊形水箱罩以及與R8相仿的廠徽上移至引擎蓋的設計,則將原先稍嫌內斂的車頭化身成焦點,搭配黃色的車色,老實說開在路上還真的非常難以低調。而今天試駕車款更選用了S-Line套件,使得保險桿左右兩側進氣口更為誇張,另外側裙的加入與19吋五輻鋁合金輪圈搭配 245/35R19 配胎則更進一步增強了它的運動效果。


六角型水箱罩設計為此回最大的進化之一

LED導光條雕塑出犀利眼神的LED極光頭燈組設計(選用)

一脈相傳的車身線條設計

至於車尾部分則沿襲TT 的風格,尾燈設計與 LED 頭燈相呼應,加上線條分明的設計與隱藏式尾翼(在車速超過120km/h時會自動打開,當車速低於70km/h時又會自動收起,車內按鍵手動升降),以及左右雙尾排氣管的設計,於左側排氣管內帶有閥門,只要油門一踩下去,或者選擇動力模式閥門就會自動打開,造就出更為雄厚的排氣音浪。

尾燈設計與 LED 頭燈相呼應

S line 標誌出選配套件的獨特之處

第三代 TT 的油箱蓋結合了一代的鉚釘元素加上二代的“TT”標誌而成

隱藏式尾翼在車速超過120km/h時會自動打開,當車速低於70km/h時又會自動收起,同時可以在車內按鍵手動升降

看完了內裝打開車門,一種 Déjà vu 既視感的感覺又浮了上來。沒錯,第三代TT 一樣承襲TT車系圓潤簡潔的設計,可是此回那套與nVIDIA 合作開發的12.3吋全液晶儀表就會讓你把熟悉感拋在腦後,這也是此回TT 車系主打的「全數位虛擬駕駛座艙」的概念,不僅傳統類比式指針全面以數位式顯示,同時整合了Audi MMI 多媒體資訊功能,駕駛人僅需要透過方向盤左側滾輪與按鈕,或是排檔座後方的 MMI 旋鈕來控制與操作各項功能像是車輛、聲音、廣播、媒體、導航系統與電話等等。而操作流暢度也屬於上乘,不過由於排列方式與一般Audi 車系上的MMI 系統有所出入,所以需要一段時間後才能熟悉他的操作邏輯。另外一項要特別注意的是,試乘車上的衛星導航系統尚未安裝,所以無法體驗整面液晶儀表都是地圖的顯示模式,但正式上市的TT 車系就會全數安裝上去,讓消費者能夠體驗來自未來的科技體驗。


此回TT 車系主打的「全數位虛擬駕駛座艙」的概念,不僅傳統類比式指針全面以數位式顯示,同時整合了Audi MMI 多媒體資訊功能,駕駛人僅需要透過方向盤左側滾輪與按鈕,或是排檔座後方的 MMI 旋鈕來控制與操作各項功能像是車輛、聲音、廣播、媒體、導航系統與電話等等。

其顯示模式可以切換至二大轉速與時速表

當車輛熄火的時候,除了會顯示 TT 與 Audi logo 之外,還會發出 Audi 舉世聞名的聲音商標。
另外一個特色便是整合到渦輪扇葉造型的空調控制面板,這也是車壇首創的簡約設計,一不注意還不會發現溫度控制或是風向位置的顯示位於中央,不過由於出風口設計偏向駕駛人,所以副駕駛如果要調整的話較比較麻煩一點。而其他部分如全車軟塑膠設計、搭配白色縫線與S-Line廠徽的三幅式平底式方向盤、S-Line 選配套件中的霧銀刷紋鋁合金飾版、S-Line Alcantara /真皮包覆的跑車座椅等等,都讓車內運動風格油然而生。



全車按鈕僅設計幾個需要快速操作的功能,例如Drive Select、ESP off 、尾翼上升與下降以及引擎間歇熄火裝置。

渦輪扇葉造型的出風口十分精緻,要控制風量僅需旋轉外圍

整合到渦輪扇葉造型的空調控制面板,這也是車壇首創的簡約設計,一不注意還不會發現溫度控制或是風向位置的顯示位於中央,不過由於出風口設計偏向駕駛人,所以副駕駛如果要調整的話較比較麻煩一點

隱藏式置物空間可容納手機與錢包等

Audi MMI 介面與Auto Hold/電子煞車系統,結合霧銀刷紋鋁合金飾版更為精緻





金屬踏板設計

別看TT 好像沒有杯架,事實上是隱藏在中央扶手內,前面更設計一個放晶片鑰匙的插槽

可滑動式中央扶手能夠隨著身材不同進行調整
而說到這邊,或許有一小部分人會好奇新一代 TT 後座是否變得「正常」一點,結論當然是「沒有」,雖然車內空間受惠於軸距拉長37mm至 2505mm 的確有所進步,但是就連167公分的我坐進去還是如同擠砂鍋一般,後座還是拿來放行李比較實在。而行李廂空間倒是進步不少,原廠數據為標準305公升,全打平則為712公升,在小跑車當中已經是非常優秀的表現了。




動力系統上,此回試駕的車型為 TT 45 TFSI Quattro 車型,搭載第三代EA888 2.0 TFSI 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為230ps/4500-6200rpm、最大扭力則為37.7 kgm/1600-4300rpm,搭配S Tronic 6速雙離合器變速箱設定與 Quattro 四驅系統的加持,0-100km/h加速為5.3秒,極速更高達250km/h。當然實際上路僅需稍踩油門就能獲得源源不絕的動力輸出,搭配 Audi Drive Select 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五種不同駕駛模式:節能、舒適、自動與動力,如果覺得不滿意還能採用自定義的方式針對動力輸出、四驅扭力分配、轉向力道輔助與排氣聲浪來做調整,同時彼此模式之間的落差也非常明顯,像是節能或舒適模式下引擎輸出反應較為平順,變速箱換檔時機也會較早,轉向時方向盤動力輔助較為明顯;而動力模式引擎輸出會變得較為激進,油門反應也變得較為靈敏,轉向時動力輔助也降低不少,讓駕駛人在不同駕駛狀況下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模式。

搭載第三代EA888 2.0 TFSI 直列四缸渦輪增壓引擎,最大馬力為230ps/4500-6200rpm、最大扭力則為37.7 kgm/1600-4300rpm

S Tronic 6速雙離合器變速箱設定

Audi Drive Select 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五種不同駕駛模式:節能、舒適、自動與動力,彼此模式之間的落差也非常明顯

如果覺得不滿意還能採用自定義的方式針對動力輸出、四驅扭力分配、轉向力道輔助與排氣聲浪來做調整。
而高剛性鋁合金複合式車身、輕量化後多連桿懸吊搭配重心低的設計也讓 TT 操控性與靈活性都提升不少,多虧降低10mm的 S-Line 跑車懸吊系統與19吋五輻鋁合金輪圈搭配245/35R19配胎,配合更硬朗的阻尼與彈簧設定,讓行駛在一般道路上呈現出較為顛簸的感受,而新一代TT 所搭配的 Quattro 系統雖然呈現偏向後驅的設定,但在山路上能緊緊的抓住路面,轉向也更為精準,出彎時只要控制好油門,過彎就如同切豆腐般流利,同時轉向不足的現象也能有效地控制住。



TT 問世20年以來,每一代都在保留經典外觀與內裝設計下有著明顯的進步,而新一代TT 除了擁有更具硬朗的科技感外型,內裝更將簡約設計提升到另外一種層次,輔以換上全新 MQB 模塊化平台所帶來的優異操控性,讓TT 還是保持自我的風格,加以未來還會陸續推出Convertible 敞篷、TTS 與 RS TT 等衍生車款,未來要持續稱霸小型跑車市場並非難事。當然,對於一些已經邁入不惑之齡的男生來說,新一代 TT 更貼近他們的訴求與喜好,成為有著成熟外型,但內心卻是個大男孩的心頭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