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備滿檔的超級多功能跑旅 -- MV Agusta Turismo Veloce 800

2015/06/01 01:21


發文日期:2015/5/24



早在2013年底的米蘭車展,MV Agusta就釋出Turismo Veloce 800的訊息,現場也展出了實車
不過一直遲至2015年的四月,第一場國際媒體試乘會才在法國南部的尼斯展開

MV Agusta 新款多功能車 TURISMO VELOCE 發表



MV Agusta的歷史原本都是以純種跑車為主,也在MotoGP的上留下了至今未破的輝煌歷史,F4車系更是仿賽車系列中的不敗車種,為了環保與近年的市場需求,除原本的經典直列四缸外,更努力的發展直列三缸引擎,著名的F3三缸675cc與800cc引擎便是MV Agusta的產品重心,除引擎外,更多樣化的產品線也是車廠目標,Turismo Veloce 800則是MV Agusta朝向多功能旅跑車系的第一炮。



原廠強調Turismo Veloce並不只是一台多功能的休旅車,而是能讓車主每天上下班通勤的好騎車種
在車身尺碼,重量,操控,靈活度上取得完美平衡,用一台車包辦所有用途


光從排氣量來看,原本以為MV Agusta Turismo 800的主要對手是鎖定DUCATI的HyperStrada 821車系
實際上,原廠設定的對手卻是更高幾級的DUCATI MultiStrada 1200S,BMW R1200 G等多功能旗艦車款


與對手DUCATI Multistrada相比,除了缺少彎道ABS系統之外,其他的配備可說完勝



外觀
大燈與車頭造型與同門仿賽車款採相同設計理念,正面相當具有跑格


大燈採單燈遠近上下分離設計,並採用高亮度LED做為光源


大燈周圍採用高亮度LED燈條作為日行燈使用,原廠即配備大燈自動啓閉系統,當偵測到外界亮度足夠時,系統僅開啟日行燈,當進入隧道或光度減弱時,則會自動開啟大燈


MV AGUSTA的座右銘是Motorcycle Art(機車界的藝術品),除了引擎性能傲視車壇,義大利純種的外觀設計也美不勝收


愛心形狀的油箱,容量高達22公升,可輕鬆達成400公里以上的旅程


紅車配黑色車架,黑銀車配紅色車架視覺上的對比相當搶眼


副車架為了造型與輕量化,特別採用鏤空設計


高翹的車尾與尾燈線條,配上後座扶手完全不突兀


從這個角度看過去,讓我想起了蠍子的尾巴


相信很多喜歡MV AGUSTA的車迷朋友,是被排氣管與後輪框的線條所迷惑的吧


既然定位為旅行車種,置物空間的多寡佔有決定性因素MV AGUSTA Turismo Veloce的左右雖然掛了側箱,但全車寬度也僅有900mm,比起競爭對手940mm~980mm的車寬,更適合在都會區行駛


原廠宣稱半硬質的側箱不僅容量大,還可塞入一頂全罩安全帽,實際測試後發現,大帽體的進口帽確實可輕鬆放入


左手開關
除方向燈,喇叭開關與遠近燈切換開關外,方向燈開關上方的多功能撥桿方便車主設定各項功能


離合器拉桿間距為多段可調整式


右手開關
主要設計為ABS與定速系統的快捷調整按鈕,
紅色的引擎啟動按鈕設定為四種用途,引擎熄火,引擎運轉,引擎發動,設定確認(Map Key)


前煞車拉桿間隙也為多段調整設計


龍頭把手前方提供USB供電插座


兩個USB插頭,最大供電量為2A


除USB外,也提供兩組12V供電,主要是針對歐洲市場的電力發熱人身部品的需求

騎士的12V供電座


乘客的12V供電系統,位於後避震預載調整處


原本的TFT全彩儀表也加入了藍芽功能,方便騎士將手機與Turismo Veloce配對,當有人打電話進來,對方的電話和姓名會直接顯示在儀表上


風鏡高度為三段可調,且調整範圍高達60mm,為了方便騎士在騎乘中隨時調整,設計成單手即可上下移動

風鏡最低位置


風鏡高度中等


風鏡調整為最高


坐墊下沒有其他置物空間,只能塞入一點點工具


懸吊

前避震採用Marzocchi的倒立式前叉,口徑為43mm,避震行程為160mm


煞車系統採用Brembo輻射對向四活塞卡鉗,活塞尺寸為32mm,配上雙320mm浮動碟盤


前叉阻尼的調整方式為壓縮阻尼與回彈阻尼各由一支避震器控制,左前叉為壓縮阻尼調整,右前叉則為回彈阻尼調整


預載則由前叉上方的大螺絲調整


後避震採用德國Sachs製品,壓縮與回彈阻尼均可獨立調整


附有預載快速調整機構,方便騎士隨時調整車高


後懸吊採用多連桿設計,除有效節省空間外,也儘量將重量往騎士靠攏,排氣管的觸媒放置於懸吊下方,對於操控性有正面的助益


引擎
規格上雖然都採用F3車系的四行程直列三汽缸DOHC 798cc水冷引擎,且被廣泛使用在同門的RIVALE 800,F3 800,BRUTALE 800等車款上。

為了讓引擎出力特性更符合Turismo Veloce 的騎乘風格,將壓縮比由原本的13.3降為12.2,並更換凸輪與活塞,供油系統也整個重新編寫。讓110匹的最大馬力在10,000轉湧現,8.47公斤米的最大扭力也提早在8000轉出現,更加入了最新的氣門正時鏈條液壓調整機構,大幅增加了車輛調整檢查的間隔,耐用性也更佳。


引擎由3500轉起就可提供90%以上的扭力,且一路推到10300轉,不管是市區騎乘或者是山道加速都有很輕快的表現。表速130km/h的時候,引擎轉速約為6100轉,長途巡航也非常輕鬆


各檔齒比也針對Turismo Veloce的需求進行微調。以Butale 800 / Rivale 800為基礎,將2檔齒比調整為16/35,讓一二三檔更為綿密,四檔的減速比由原本的1.579降為1.500,五檔的減速比也由原本的1.429降為1.318,六檔的減速比為了巡航需要,由原本的1.318降到1.190,長途騎乘更無負擔


離合器採用與F3 800仿賽車同等級的滑動離合器,並採用液壓驅動方式,除讓引擎寬度更窄外,耐用度與壽命都比鋼索驅動更長


變速系統配備最新的MV EAS 2.0 快速排檔機構,不只升檔有快速排檔,降檔也支援快速排檔
(Butale 800 / Rivale 800 的EAS 1.0僅支援升檔的快速排檔)


Tursimo Veloce 800的騎乘模式分為四種,Sport(運動),Touring(旅遊),Urban(旅遊)與Custom(自訂)。
主要差異除引擎動力輸出大小外,油門反應、引擎剎車強弱、ABS介入時機、循跡控制系統介入時機等都可自由調整,騎士也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設定一組屬於自己的騎乘模式


大面積的鋁製弧形水冷散熱排位於前輪後方,直接撞風以達到最佳散熱效果


下方體積較小的散熱排為機油冷卻器,對動輒連續長途行駛的旅行車種而言,有其必要性


Turismo Veloce LUSSO
原廠也推出配備更高檔的Turismo Veloce LUSSO版本,預計2015/7上市


車身上多印了LUSSO標誌


原廠可選配GPS天線與Garmin 390導航系統


除了小部分選配上的差異外,主要是LUSSO版配備了電子調整懸吊系統


右側紅色避震為預載手動調整,主要用途為車高調整


左側黑色避震則為電子阻尼調整系統


LUSSO 版的中央駐車架為標準配備,側面多了架車輔助器




看完了外觀簡介,接下來是今天高達220公里的試乘重頭戲


出發前,工作人員說明Turismo Veloce 800有四種騎乘模式,且在騎乘中可以自由切換,大家可以隨喜好自由調整,測試不同模式的風格差異


全程由法國當地的警察帶隊,跨上Turismo Veloce也是愛不釋手


試乘心得


引擎動力:
Touring Mode (旅遊模式): 此為Turismo Veloce的標準模式,引擎出力為全馬力110匹輸出,但為了避免加速與回油之間的引擎拉扯降低旅遊的舒適感,將油門反應調整為漸進式加速,且一併減少引擎剎車的拉扯力,降低雙載時因減速導致後座安全帽敲擊前座的可能性,以一句話來形容 "加速力量強勁但不爆,減速力道柔而不軟"標準的ABS系統與循跡系統介入時機,突然遇到緊急路況時可維持車輛穩定,但又不減少騎乘樂趣。

Urban mode (市區模式): 此模式適合市區或雨天行駛,除引擎出力調降為75匹之外,引擎扭力曲線也調整為更強調中低轉速輸出,為了發揮最大穩定度,ABS與循跡系統都自動設定為最優先介入,實際騎乘時,在低速上坡的小髮夾彎,Urban模式反而比Touring或Sport模式更好騎,就算引擎轉速掉到3000轉以下,Urban模式的充沛中低速扭力仍能輕鬆的提速。

Sport Mode (跑車模式): 轉為Sport 模式後,Turismo Veloce的車格特性截然不同,雖然馬力輸出與Touring模式相同,也是110匹馬力,但因RbW(Ride by Wire)電控節流閥的設定不同,引擎的動力湧現轉為激情且暴力。以Touring模式同樣的大手油門灌下,Turismo Veloce瞬間如猛獸出閘般的噴出,帶有些微的前輪浮舉,搭配電子快速排檔系統的加持,只要油門一路到底不放,僅在紅線區前一瞬間靠左腳快速勾起,車速瞬間就突破200km/h大關,絲毫沒有一絲拖泥帶水。


快速排檔系統

隨著時代不斷進步,Turismo Veloce也採用了新版的電子快排系統,在原本的進檔(shift up)快排外,又加入了退檔(shift down)電子快排功能,左手離合器僅剩下起步瞬間需要使用,大幅降低了旅途時的左手負擔,進檔時不需鬆油門,僅需左腳輕勾即可換檔;退檔時也不用練習補油,僅需將油門全關,左腳輕踩即可完成退檔,電腦會自動補足引擎轉速,搭配滑動離合器機構,退檔的順暢度比手動更精準


山路操控性


開發團隊在行前強調的輕量化車體,質量集中性與充滿跑格的操控性,在騎乘中得到深刻體認低速髮夾小彎Turismo Veloce放倒,輕巧的車身與易如掌控的特性讓初次騎乘的我們非常放心,出彎僅需油門輕補,車身隨之扶正,不用練習也能輕鬆發揮車輛的彎道性能,騎著不到200公斤的旅行車種在山路上奔馳,有種自由的愉悅和滿足的快感。



隨著路線接近無人山區,領隊似乎有意帶我們試探Turismo Veloce的操控極限,在蜿蜒的上坡小徑,直線大手油門將車速帶到近150km/h,直線底全力煞車並退檔,後輪稍微側滑進彎


出彎時油門全開,伴著高亢的引擎聲與不停閃動的循跡系統警告燈號,大夥兒快速的把車速再度提高到150km/h,直線底再度收油退檔煞車,聰明的快排自動將引擎轉速補足。伴著側滑進彎,等待通過彎頂點後的全油門出彎,這些動作一次一次的反覆操作,同團的媒體無不驚艷,對MV Agusta首款旅跑Turismo Veloce豎起大拇指。


雖然在彎中已經磨到腳尖與腳踏了,但似乎離輪胎的極限還有段距離,表示離安全極限還有不少空間,或許做些相對調整可以玩得更瘋狂些。


試乘影片



雖然Turismo Veloce相當完美,但還是要提一下在試乘中發現的小問題比如說..坐墊後方靠近後座的海綿較薄,若把屁股往後座方向移動,尾椎會頂到下方的螺絲。


快速排檔的升檔動作需要油門開啟才能動作,快速排檔的降檔需要油門全關才能退檔,有點不夠人性化


試車短評

輕巧,靈活,順暢,多變,操控佳,易上手,富樂趣,置物空間大,這些形容詞套用在Turismo Veloce上完全符合,拿來市區通勤也非常好用,除了身高不滿165cm的騎士在小巷子迴轉會比較吃力之外,其他真的沒什麼好挑剔的


中排氣量三缸800cc的輕巧,讓騎士可以盡情享受騎乘的樂趣,而非跨上公升級車種的那種小心翼翼,那種自在的快感,應該會讓這台車成為車庫中出勤率最高的機種


更多照片















規格表
引擎: 水冷四行程DOHC並列三汽缸引擎,每缸4氣門
排氣量: 798cc
壓縮比: 12.2
內徑行程: 79mm x 54.3mm
最大馬力: 110匹 / 10000轉
最大扭力: 8.47公斤-米 / 8000轉
引擎冷卻方式: 水冷 + 油冷
傳動系統: 濕式多板離合器附滑動離合器
一次減速比: 19 / 36
齒輪比:
一檔: 13 / 37
二檔: 16 / 35
三檔: 18 / 32
四檔: 20 / 30
五檔: 22 / 29
六檔: 21 / 25

二次減速比: 16 / 41
極速: 230km/h

長寬: 2137mm x 900mm
座高: 850mm
軸距: 1460mm
最低地上高: 140mm

乾燥重量: 191kg
油箱容量: 22公升
前叉: Marzocchi 43mm倒叉
前叉行程: 160mm
後避震: Sachs中置多連桿,壓縮阻尼 / 回彈阻尼以及預載均可調整
前煞車: 雙320mm浮動碟 + Brembo 輻射對四32mm活塞卡鉗
後煞車: 220mm固定碟 + Brembo 對二34mm活塞卡鉗
煞車控制系統: Bosch 9 Plus + 防翹後輪控制系統
前輪: 120/70-17 配3.50J輪框
後輪: 190/55-17 配6.00J輪框

原廠規格表下載
原廠型錄下載


本圖文來自小老婆汽機車資訊網:小老婆汽機車俱樂部
作者:singer



BackTop
合作夥伴
  • 新車市
  • PChome
  • LINE TODAY
  • ETtoday車雲
  • 商車王
  • 車未來 AutoFuture
  • Automachi
  • 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