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生力軍- Ford Tourneo Custom 豪華版

2014/11/07 04:08




商用車市場在今年下半年加入了全新的競爭者,傳聞已久的 Ford Transit 在連串緊鑼密鼓的佈局之下終於在 2014 年 10 月下旬的 2014 福特 Go Further 品牌高峰會中正式亮相。



Ford 在國內的商用車市場,自載卡多(Econovan)車系停產以後,福特六和商用車旗下的產品線便一直處於後繼無人的狀態,國內 3.5 噸以下商用車市場幾乎已經成為中華汽車壟斷的局面。

但這並非福特六和停滯了商用車市場的規劃,其實在載卡多車系停產前福特六和亦多次研究導入歐系的商用車來台生產的可能,其中歐洲福特所生產的 Transit 車系即為候選名單的常客,福特六和自 Transit 3rd. 開始便一直不斷研究導入國產化的可能性,可惜最後皆無疾而終,反觀對岸則是由江鈴福特量產,並且在中國大陸市場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市場。如今,福特六和終於正式將 Transit 的雙生車 Tourneo Custom 也就是 Transit 5th. 採行進口的方式引進國內市場。



有關於 Ford Transit 相信很多消費者都很陌生,不過其實這台車在歐洲從 1965 至今已經有將近 50 年的歷史,發展了五代車型並在歐洲熱銷了 40 多年,車體也分成一般廂型車 (Tourneo since 1995)、小型巴士、底盤車與貨車等,而後來即使經歷多次改款,Transit 有個始終堅持不變的特點,就是在設計上從未放棄過前置引擎。

這也是 Transit 可以在歐洲熱賣的一大賣點之一,雖然日本客貨商用車掀起了中置引擎的潮流,但 Transit 車型還是堅持這項設計,因為歐洲福特工程師認為前置引擎有三大優點︰第一點就是在車禍時多出一節車頭能夠保護駕駛人,加強車輛緩衝功能,如此一來也讓 Transit 得到歐洲 NCAP 安全測試五顆星的榮耀;第二點就是能夠有效地阻隔引擎噪音傳入車廂,如此一來寧靜度會遠勝於其他日系商用車;最後一點就是由於引擎在車頭,只要打開引擎蓋,引擎的各項布局都一目了然,對於保養維修來說十分方便。

Ford Transit 車系在設計上從未放棄過前置引擎,除引擎的各項布局都一目了然、能夠保護駕駛人,加強車輛緩衝功能,也能夠有效地阻隔引擎噪音傳入車廂


Ford Tourneo Custom 引擎蓋須自水箱護罩處以鑰匙孔開啟


而 Transit 每代車型都以體型龐大見稱,所以雖然容量和載重能力遠勝對手,但是在狹小的地區就會有問題,像是車身太高而無法進出地下室等,而福特也推出較小的 Transit Connect 車型(類似 Volkswagen Caddy)來因應,不過原廠還是針對全新第五代 Transit 做了許多變革,首先就外型而言,除了沿用家族設計導入 Kinetic Design 風格以外,最明顯的就是車體比上一代 Transit 小上了許多,而且有長軸距和標準軸距兩個型號可供選擇,前者的長/寬/高為 5339mm/1986mm/2012mm ,後者則 4972mm/1986mm/1993mm ,車頭用上時下流行的巨型水箱罩設計,充滿時代感,而引擎室的線條亦盡量向前傾斜來降低車頭的行車風阻;車身中間設置了左右雙滑門設計,讓乘客上下車更方便;整體來說其方中帶圓的設計在一遍方塊車體的商用車世界中可說是鶴立雞群,非常突出。




新世代 Ford Tourneo Custom 同樣將 Kinetic Design 風格融入



滑門設計



側翼踏板讓後座乘客燈車時更為輕鬆方便





側門及後座玻璃採黑色化處理



Ford Tourneo Custom 所搭配為 215/65 R16 圈胎組




內裝方面則非常貼近一般房車的配置,由於 Transit 在歐洲及不少地區都被當作客車來銷售,所以內裝設備與設計都完全偏向乘客的舒適和安全要求來設定,舉例來說空調系統不僅前後座位可以獨立調校,而且在車頂還有三排出風口能夠快速降溫,而 Transit 後排座椅的設計上也頗具巧思,座椅不僅可以局部或整排向前翻摺,而且還可以直接拆卸;至於前排座位,也是桶型設計,並且與後排座椅一樣設有獨立頭枕,駕駛座也有中央扶手,操控按鈕與其他新世代福特車系一樣都集中在中控台上,讓操作更加就手方便,排檔桿也附設於中控台上來方便換檔,最後在儀表板上緣有個隱藏置物空間,打開後有電源插座和 USB 插頭,對於駕駛人來說非常方便。


貼近一般房車配置的內裝



多功能方向盤









儀表中央單色螢幕顯示各項車輛數據





SYNC 系統與音響等系統整合在同一區塊,與 Ford 在房車的做法相同





空調旋鈕



燈具控制介面


國內市場所導入的 Ford Tourneo Custom 在車身規格上屬於前述長/寬/高為5339mm/1986mm/2012mm 的長軸版本,3300mm 的軸距創造出相當開闊的第二排乘坐空間,而第三排在乘坐身高 170 公分成年人時空間同樣充裕,長時間乘坐不會因為壓迫感而造成疲勞,座椅的規劃在滿載乘員的時候也仍保有不小的行李箱容積,要置入 27~30 吋的大型行李箱也不成問題。




駕駛座電動可調設計



第二排座椅備有三組 ISOFIX



第二排門邊設置進出時需要的把手



雙色內裝獨立頭枕


雙色鋪陳的內裝在質感的呈現上具有不錯的色調及質感表現,車內也隨處可見票夾、杯架等貼心的設計,透過拉繩的操作,第二、第三排座椅具有多達八種的樣式變換。相較於駕駛座電動椅的搭載提供了不錯的操作便利性,但固定式的副駕駛座就稍嫌美中不足,副駕駛座下方為行李或工具的收納空間,翻開椅墊即可拿取物品算是相當便利,但也因此使得副駕駛座無法前後移動,另外椅背也同為固定式無法傾倒,對於乘坐的機能性表現較不理想。


第二排座椅可作多種變化,個椅背皆為獨立單元可單獨進行收放





透過抽帶式設計可將第二排的座椅放倒,操作上簡便也相當節約力氣



第二排座椅可做摺疊創造更大的空間表現



第三排同樣為獨立傾倒設計



行李箱空間



副駕駛座置物空間



杯架設計



杯架設計



前座中央隱藏式杯架設計



前座椅扶手





手機固定座



後座空調控制介面及出風口






在視野方面由於 Tourneo Custom 的 A 柱並不粗大,再加上車身較高,所以前側邊的視野阻礙較少,環艙掃視雖然車內配置了眾多的座椅,但對於視野的阻礙並不大,側門的窗戶面積雖然比較小,但是 Tourneo Custom 配置了整合方向燈的超大型後視鏡,即便車長達到 5339mm ,要一舉看到車尾狀態也絲毫不費力氣。


附方向燈之超大後視鏡







側窗玻璃面積較小,但不影響環車視野



第三排標配兼顧遮陽及私密性的黑色網狀廉


動力系統方面此次福特六和引進的是 2.2 TDCI 直四渦輪增壓共軌引擎,最大馬力與最大扭力為 155ps/3500rpm 和 39.3kg-m/1600~2300rpm ,配合六速手排系統,起動與加速都非常暢順,而為了省油設計, Transit 還配備了 Auto-Star-Stop 間歇熄火系統,當車輛停下來後引擎會自動熄火,踩下離合器時,引擎才會重新啟動。


2.2 TDCI 直四渦輪增壓共軌引擎



Auto-Star-Stop 間歇熄火系統按鍵介面設置在儀錶板側邊


在操作上,較短的離合器的行程使得檔位銜接清晰,雖然 Tourneo Custom 是傳統貨車的駕駛體位,但較輕的離合器踩踏阻力以及輕手的方向盤,如此的龐然大物卻有著駕馭家庭房車般輕鬆自若的態度,此次所提供的 Tourneo Custom 豪華型其 2.2 TDCI 直四渦輪增壓共軌引擎具有 155 匹的馬力輸出,在一般道路行駛相當輕快,而在台灣這樣的多山環境下,爬坡時也展現出十足的動力牽引力道,對於商用車來說,高酬載能力以及具備充沛的動力的特質在 Tourneo Custom 身上都可以尋得。



現階段國內的同級商用車市場長年為 Volkswagen T5 所盤據,雖然韓系的 Hyundai Starex 也歷經兩代經營,但就商用車最重要的空間格局來說,Tourneo Custom 顯然超越了 Hyundai Grand Starex,5339mm 的長度亦較 Caravelle 的 5292mm 大上一些, 3300mm 的軸距則較 Caravelle 的 3400mm 稍短一些。

動力系統方面 Hyundai Grand Starex 所搭載的 2.5 升柴油渦輪引擎,具有 170hp 最大馬力和 40kg-m 的扭力,T5 則為 2.0 TDI 動力系統,出力 140hp,Ford Tourneo Custom 豪華版在此是略為大過了 T5 Caravelle ,扭力輸出方面三款車的差距也僅在正負 1kg-m 之間。

至於在售價的部分 Hyundai Grand Starex 豪華 MT 版本開出了 111.8 萬的價格優勢,T5 Caravelle 2.0 TDI LWB M6 版本 162.3 萬,從這三個方向來權衡,整體來說 Tourneo Custom 具有歐風的外型、也是目前市場上尺碼最大的車款之一,馬力輸出位居中庸但扭力表現則與同級車不分軒輊,從先前銷售人員方面接獲的新車資訊來看,若是價格制定合宜,應有著不錯的競爭實力來與T5 Caravelle 分食他們長期盤據的國內商用車市場。

BackTop
合作夥伴
  • 新車市
  • PChome
  • LINE TODAY
  • ETtoday車雲
  • 商車王
  • 車未來 AutoFuture
  • Automachi
  • 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