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科隆機車展, 是世界三大機車展之一,從1964年開始, 今年剛好滿50周年

SUZUKI身為日本的四大機車製造廠之一,也是世界少數擁有機車與汽車雙重製造技術能力的頂尖車廠一樣在距今50年前的1964年,就在日本磐田市的龍洋蓋了自己的測試場地

1984年也就是距今30年前,SUZUKI就到歐洲開始設立分公司處理歐洲的市場拓展, 開發與銷售等相關事務

近幾年因為歐洲市場不景氣也直接反映在機車市場的銷售數字上,在歐洲的日本機車廠無一倖免SUZUKI也深受其害, 使得市占率節節敗退

不過, 2013年底到2014年九月的會計年度,整體的銷售狀況明顯好轉SUZUKI宣告兩年內, 將取得歐洲市場10%的市占率

大家都知道SUZUKI的GSX-R1000車系(阿魯),在仿賽車市場上有相當崇高的地位

越野車的賽事上SUZUKI的表現更是讓參賽選手們豎起大拇指

為了達成10%市佔的目標,SUZUKI將在2015年推出四輛新機種讓更多喜歡SUZUKI的朋友有更多更好的選擇

第一台跟各位見面的,是新款的SUZUKI最強街車GSX-S1000/1000F

第二台是原本在歐洲地區頗受好評的V-STORM車系改款為V-STORM XT,加強了旅遊與越野探險能力

第三台是SUZUKI的2015年全球戰略車種 --Address 110,用世界標準的油耗測定法WMTC測試結果一公升油耗接近50 km/L(原本的Address 125用WMTC法測的結果只有42.6km/L啊!)

第四台是用motoGP科技打造的GSX-R1000

在GSX-R1000車上加入ABS系統外配色也做了調整

稱做L5的GSX-R1000 ABS,是首次在阿魯車系上面配備ABS防鎖死煞車系統

剛剛上面提到的用motoGP打造的GSX-R1000SUZUKI也正式宣布2015年, SUZUKI回歸motoGP比賽囉

這次的隊名叫做Team SUZUKI Moto GP,也就是SUZUKI廠隊啦

兩名參賽的車手都是西班牙人一位是上周剛剛登上頒獎台的Alex ESPARGARO,另一位則是今年在moto2上過六次頒獎台的Maverick VINALES

此外,SUZUKI的motoGP廠隊在11/7的瓦倫西亞站就要外卡參賽了

參賽車種並不是V4引擎的GSV-R,而是最新開發的直列四缸廠車 -- GSX-RR,最大馬力超過230匹, 車重依照FIM規定落在160kg

以上是各車系的介紹,不過在開始之前要先說一下目前SUZUKI的GSX車系族譜。從圖上可以看的出來GSX家族中, 最強的當然是GP廠車GSX-RR,下面分為仿賽車的GSX-R(阿魯)然後是超強街車的GSX-S(阿斯)還有公升級通勤車款GSX(阿....)
GSX-S1000 (ABS)
外觀


SUZUKI原廠宣稱,GSX-S1000的座高僅有815mm將是同級街車中座高最低的車種

大燈採用60W/55W的H4燈泡搭配LED的日行燈

前叉採用KYB製43mm倒立式避震行程為120mm預載, 壓縮阻尼, 回彈阻尼均可調整

後避震採用中置多連桿設計行程有63mm預載和回彈阻尼可調

油箱容量有17公升

尾部線條採用雙色處理特別縮短的後座長度讓人有街道殺手的視覺效果

尾燈採用全LED設計牌照燈則為12V 5W的一般燈泡

引擎部分,並不是拿2014年版的GSX-R1000來裝,而是採用阿魯K5的來裝 (2005 GSX-R1000)

把方向燈設計在大燈上方原廠宣稱這是為了視覺效果,正面看起來更有野獸的狂野感配上側面閃電造型的側殼, 有種動力要滿出來的感覺

超短排氣管設計將重量集中在車輛的中心位置對於操控有正面助益

短排氣管的效果也讓尾部的線條和視覺效果更為乾淨俐落
GSX-S1000F (ABS)
外觀


大致上配備都跟GSX-S1000相同, 只是多了整流罩

大燈採用雙60W/55W的H4大燈推測亮度應比GSX-S1000版來的亮

採用BOSCH製的ABS電腦(9ME)輪胎每轉偵測50次,有ABS(防鎖死煞車系統) 與 TCS(循跡控制系統)

TCS系統有四段可調整(關閉, L1, L2, L3)其中L1是用於山路, L2用於市區, L3則是用在雨天

煞車系統與GSX-S1000相同都採用Brembo製的輻射對四卡鉗活塞尺寸為32mm

尾部線條與尾燈的配置都與兄弟車GSX-S1000相同


引擎部分也與GSX-S1000相同前面提到, GSX-S1000(F)採用的是2005年的阿魯引擎(GSX-R1000)

大家可能會很好奇為什麼SUZUKI不拿最新一代的GSX-R1000引擎出來用而要用舊款的引擎呢?

根據官方的說明主要有幾個考量1. GSX-S1000為街車, 主要考慮的是中低速的加速性,而2005年的GSX-R1000引擎恰好為長行程設計, 先天的扭力就比新款充足(當初是拿GSX-R750的引擎拉行程搞出來的)

2. 2005年的GSX-R1000引擎相對穩定,在2005~2008年這段時間, 這顆引擎在世界上獲得很多比賽的冠軍原廠認為這顆是最穩定的引擎

節流閥採用2007年阿魯的雙截流閥系統(SDTV, Suzuki Dual Throttle Valve)口徑為44mm。第一組節流閥由騎士的油門線控制,第二組節流閥由電腦依照當時車速與引擎出力自動控制讓引擎各轉速都能達到最佳出力

ECU(引擎控制系統)採用新的32位元電腦,並加入了一按即發功能也就是說, 發動引擎不需要一直按著啟動鈕,只要輕輕按一下, 啟動馬達就會自動運轉直到引擎發動為止

此外, SUZUKI也對GSX-S1000(F)的排氣管做了新設計,將1-4缸之間與2-3缸之間加上了連通管可以讓引擎的低中速出力更為飽滿

排氣管內也加入了電腦控制閥門,依照引擎轉速, 油門開度, 檔位來控制閥門開度以精確控制排氣管回壓才能達到低速飽滿, 高速順暢的排氣效果

把手採用Renthal製的鋁製寬把有效減輕重量與震動

儀表採用多功能全液晶儀表重量僅有275g,比自家同門的GSX-R750與GSX-R1000都還要輕

鋁合金後搖臂與2014年的GSX-R1000共用


講了這麼多手上的資料顯示GSX-S1000 (ABS) / GSX-S1000F (ABS)兩台的編號是L6也就是說, 這台車應該是2015年底才會正式開賣。不過據說台鈴已經準備好要跟歐洲同步發售了!就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V-STORM 650 XT
外觀


在歐洲的650~800cc級多功能車銷售成績中V-STORM 650是最強的車種,從2004年上市後, 一直到2010年都蟬連銷售冠軍,除了2011年被Triumph的Tiger 800追過,2012年小輸HONDA的NC700X之外可說是橫掃各家

在消費者的要求下SUZUKI推出了加強版的V-STORM 650XT來滿足各地的狂熱旅遊探險家

乍看之下似乎外觀與舊款的V-STORM 650沒有什麼不同

首先,V-STORM 650XT改用鋼絲框配上高速胎,如果各位仔細看越野車的輪框, 現在還是採用鋼絲框,因為鋼絲框對於惡劣路況的吸收力, 要比鋁合金輪框好上許多有彈性的鋼絲可以充分吸收跳躍或石頭路的撞擊比鋁合金輪框更不容易歪,讓V-STORM 650XT更適合騎到爛路上

鳥嘴設計,除了繼承SUZUKI在巴黎達卡長距離越野賽中奪冠車種的鳥嘴外SUZUKI也研究出利用鳥嘴的空氣力學來增加水箱散熱效果

此外, SUZUKI還發現車頭加了鳥嘴之後,引擎排出來的熱氣更不容易吹到騎士的腳上,對於長途旅行而言, 可以減輕騎士的疲勞

風鏡可三段調整高度(手動)

ABS系統可以讓騎士騎經不同路況時, 都能保持絕佳的煞車力道,特別是從柏油路轉換到土路時, 地面磨擦力突然變小,ABS系統可以輔助騎士控制最佳的煞車力道而避免危險

後避震的預載可直接從側面的旋鈕調整,不需要工具, 用手轉即可方便騎士隨時調整高度以適應不同路況

多功能液晶儀表板加入了路面凍結警告(3度C以下),以及即時計算油耗與騎程距離的旅程電腦方便旅行者掌握加油時機
Address 110
外觀


有很多網友在問這台大輪徑的車種是不是以東南亞市場為主力開發,不過根據詢問SUZUKI高層之後得到的答案此車並非只賣東南亞

事實上,歐洲地區也非常流行此類的大輪車種,主要還是因為大輪徑可以克服更多種的路況對於行駛的安定性有加分的效果

根據我們掌握的消息指出此車將於2015/1在日本上市

台灣也將於2015年引進Address 110成為通勤車的主力車種

雖然油箱容量僅有5.2公升,但在新設計的低油耗引擎的功勞下原廠宣稱每公升可跑49公里加滿油一次可跑255公里




儀表板維持SUZUKI一貫的簡單風格僅有速度表, 油表, 方向燈, 遠燈與引擎運轉顯示

左手開關

右手開關已經取消大燈開關的功能

後煞車為鼓煞附有煞車鎖定功能

前置物箱有兩個

官方照片指出可以放下兩罐600cc的寶特瓶飲料

置物箱的容量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此種大輪徑車種的先天弱勢,不過, 官方宣稱這個置物箱容量有20.6公升

官方照片是說可以放下一頂全罩安全帽沒有問題,實際上到底可以放到多大的安全帽,就等我們拿到車之後進行測試

前煞車卡鉗看起來與現行的Address通用

SUZUKI的車一向保有踩發桿Address 110當然也不會例外

排氣量為113cc的空冷四行程引擎一樣是兩氣門設計,經過重新設計的進排氣道長度與縮小的氣門夾角,可讓混合氣在燃燒室內形成渦捲式旋轉而提高燃燒效率每公升

採用新設計的凸輪軸, 以省油為主要訴求,最大馬力為9匹 / 8000轉,最大扭力為0.88公斤米 / 6500轉

也採用了近年來非常流行的滾針氣門搖臂,除了減少噪音外, 運轉摩擦力也大幅下降

新款的Address 110採用日本京濱(KEIHIN)的六孔噴油嘴

活塞銷尺寸, 活塞裙長度都經過重新計算和配重,可以有效減輕引擎重量和運轉震動

重新設計的機油泵尺寸比以往更小, 整體引擎尺寸也得以縮小

在前後14吋的大輪徑下,車重控制在97kg,座高也僅有755mm
Address 110 其他配色










GSX-R1000 L5 ABS
外觀


2015年的GSX-R1000,僅有顏色採用GP14的GSX-RR塗裝,其餘部分與2014年版本相同

以及加了ABS系統

其他部分均與2014年版的GSX-R1000相同









其他配色


GSX-RR motoGP廠車



















官方規格表:
長寬高: 2096mm x 720mm x 1140mm
軸距: 1457mm
車重: 160kg
引擎: 水冷四行程DOHC直列四缸四氣門引擎
排氣量: 1000cc
最大馬力: 230匹以上
車架: 鋁合金雙環抱車架
煞車: 前Carbon碟盤, 後碟盤
其他比賽車
我就不說明了大家自己看圖吧













概念車
RECURSION
這台已經不是新車了大家也自己看圖吧












改裝車
一樣是不解釋 XD























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