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傳統的新一代 M-Power -- F80 M3 Sedan/F82 M4 Coupe - 實際道路與賽道體驗

2014/06/26 15:23



突破傳統的新一代 M-Power -- F80 M3 Sedan/F82 M4 Coupe - 實際道路與賽道體驗
文轉:小老婆汽機車俱樂部
作者: Singer





接下來, 就讓 Jodo 分享一下在 Turkey Istanbul Park F1 賽道上, 實際試駕全新 M4 Coupé (F82) / M3 Sedan (F80) 的感想吧!








一字排開的 M4 Coupé (F82) / M3 Sedan (F80) 真的是很有氣勢, 含展示車備用車等等 40 幾台 M Power 的大陣仗, 這是 Jodo 從沒有過的經歷. 在 Pit land 地上特別漆上了象徵 M Power 的三色線條, 心中的熱血馬上被點燃了, 迫不及待的想要好好的操駕這新一代的猛獸.



在上車狂胚之前, 首先先了解一下原廠設定的三種模式~

1) Normal Mode : 符合一般日常生活的使用模式, 供油與變速箱換檔都比較平順和緩, 方向盤動力輔助以及懸吊設定也都在 Comfort 模式. 所有 DSC 動態穩定系統都會介入.

2) M1 Mode (可由方向盤左側按鈕直接切入) : 較為直接的供油曲線, 轉速拉升與變速箱反應也稍微快一些. 但方向盤動力輔助以及懸吊設定還是都在 Comfort 模式. 所有 DSC 動態穩定系統也都會介入. 此時車身動態會被電腦限制在中性範圍, 不論是推頭轉向不足或是發生轉向過度的狀況, DSC 系統都會立刻介入穩定車身動態, 回到行車線上.

3) M2 Mode (可由方向盤左側按鈕直接切入) : 最暴力的供油曲線, 完全釋放 M Power 的熱情與動能. 雙離合器變速箱以最快速的時間換檔, 此時的頓挫在所難免 (需要手動換檔, 電腦不會幫你換…). TCS (巡跡控制系統) 關閉, 但仍保留 MDM (M Dynamic Mode) 系統做動態穩定的最後一道防線. 方向盤動力輔助以及懸吊設定全部提升為 Sport+ 模式. 此時電腦容許做最大程度的飄移甩尾, 大馬力 FR 轉向過度的特性完全表露無疑.





在低速的繞錐與溼地迴轉項目上, 教練讓我們嘗試了 M1/M2 這兩種預設模式.

軸距更長, 車身更大的 M3/M4, 在這些小彎道的靈活性的確還是比不上 E36/E46 的輕巧. 但比起 E92 來說, 的確因為低重心與輕量化等等新一代設計, 進而更為靈巧好掌握.

M1 模式下, 在繞錐部分的確就是一派穩定, 柔順的轉動方向盤, 無論油門怎麼帶, 車身還是十分穩定的走在行車線上, 此時可以發現 TCS 系統不斷介入, 但實際上是感覺不到的, 只能由儀表板上的燈號閃動來發現已經作動. 溼地迴轉上, 當在彎中進入濕滑路面時, 後輪一開始會因抓地喪失而開始滑動…但 DSC 系統馬上介入, 只消一次修正就能穩定車身回到行車路線上.




M2 模式下, 在繞錐部分車身動態就顯得活潑許多. 直線加速切換二檔帶進第一個角錐時, 往往因為動力太大造成尾部甩出, 修正後進入繞錐部分, 進彎煞車帶入後補油加速, 直接迅速的強大低轉扭力沒有一絲 Turbo Lag 的感覺, 帶點滑動由後輪推著出彎更是順暢, 但需要注意的是油門踩踏需要更為精準, 一不小心就造成過多的尾滑損失秒數. 這跟 E92 的高轉暴力 V8 動力是十分不同的體驗. 在市區或小彎中的纏鬥, 肯定 F80/82 的 S55 L6 Bi-Turbo 佔盡優勢.




溼地迴轉就更為精采了! 彎中進入溼地, 車尾一樣滑出, 但此時穩定系統並不會在第一時間介入, 若沒有及時修正以及補足油門, 我們試過大概會拉到將進 45 度角的滑移, MDM 系統才會輔助拉回 (當然也需要同時反打方向盤). 若在滑動的時候同時反打與補上適度的油門, 就可以做出穩定的甩尾過彎動作…

在這兩個項目上, F82/F80 所表現出來的就是, 有別於以往的強大低速扭力 (但需要更細緻的油門控制), 以及比E92 M3 更為穩定, 靈活好控制的車身動態, 這的確令人印象深刻.

[註] 圖片來自 Istanbul Park 賽道官方網站


接著要上重頭戲了, Turkey Istanbul Park F1 賽道實地操練!

Istanbul Park 賽道全長 5.338 km, 有著明顯高低落差的 14 個彎角, 有大直線後下坡 90 度的盲彎考驗煞車性能, 兩段上坡大直道考驗引擎動力, 連續 S 彎考驗轉向操控反應, 連接兩大直線路段加上大右彎考驗車輛的極速表現, 以及高速下的懸吊支撐性…





能夠實際體驗這樣高速度與多變化的賽道, 是很令人興奮的事情, Jodo 在台灣也曾跑過幾次 PIC 賽道, 希望過去的經驗能對於攻略 Istanbul Park 能有幫助…

每個人有兩個 Round 共 12 圈的賽道操練 (同車有兩位駕駛輪流, 所以在場上總共 24 圈, 等於跑了半場 F1 了…). 所以 Jodo 嘗試使用 Normal, M1 and M2 這三種模式來試試 M3/M4 的能耐到底有多少…



該上場了! 熱血男兒出發~~




經過繞錐與溼地迴轉的練習與體驗, 對於車況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 所以一開始教練就直接帶起速度, 直線路段不全油門可是跟不上的.




以 Normal 模式開了數圈慣熟與記場地, 對於 M3/M4 在高速賽道的第一印象就是輕鬆穩定沒有壓力.

在 Normal 模式之下, 引擎動力輸出與 M-DCT 變速箱反應都是比較和緩舒適的, 良好的隔音以及缺少高頻排氣聲浪之下, 實際上速度感並不是很強烈 (但也已經很快了). 重踩煞車的回饋也是稍慢一點, 但陶瓷煞車仍舊給予高水準的制動力, 懸吊反應Q彈舒適但側傾相對較為明顯, 小盤徑的 M 方向盤此時的輔助算是中等並不會過輕, 但對路面的回饋並不明顯. 轉向過彎仍舊精準, 全油門出彎, 車輛動態一直維持著中性的感覺, 殊不知此時 TCS 一路閃到底…XD

這個模式下大家都有同樣的感覺, 就是加速力道不夠強烈 (簡單說就是不是很有力), 一方面是感官上不夠刺激, 在來可能因為 TCS 的抑制, 全油門下引擎還是不能盡情的輸出!




既然不夠力, 那就切換到 M1 模式吧! 這個模式的油門與變速箱反應都會比較快, 的確在跟車時會比較容易貼近一點. 但方向盤動力輔助以及懸吊設定與 Normal是相同的, DSC 也全程介入之下, 實際感受到的差異與 Normal 模式相比並不多, 也就是一樣覺得過於穩定而沒有太多激情.




拿就直上 M2 模式來跑跑看吧! 在繞錐項目中, M2 模式的狂放輸出, 讓人對於在賽道上的表現有許多期待.

的確, 全油門出彎加速果然猛爆與直接多了, 且油門踩踏的力量過大的話, 也每每造成後輪蠢蠢欲動的滑動… 變速箱的反應也十分快速, 拉高轉速進檔後的頓挫, 重剎車降檔自動補油 “轟” 一聲的排氣聲響, 實在過癮!

Sport+ 的懸吊設定也是恰到好處, 不是死硬的類型, 反而是更強的支撐與幅度不大的側傾, 這在彎道攻略上可以更為信賴車子的回饋, 不需要手忙腳亂的修正. 搭配上同樣是 Sport+ 的方向盤輔助, 重手的力道與十分清晰的路感, 可以讓你更專心在操控上, 即便是高速彎道壓上路緣石後的跳動, 懸吊系統也可以緊緊抓住路面, 不需要特別的反應.

在彎道中, 由於只有 MDM 穩定系統的輔助, 所以憑藉著強大的扭力表現, 往往都讓後輪有著些許的滑動. 但此時的車身動態仍是穩定可預期的, 在不收油門的情況下, 頂多是微調一下方向盤, 就可以拉回車身往下一個彎道前進. 靈活的表現比起 E92 M3 要好多了, 這一方面也要歸功於輕量化與低重心的車體設計.

雖然手動換檔可以讓 Jodo 將轉速控制在中高轉區域, 但面對 Istanbul Park 這個高速的賽道, 坦白說 S55 Bi-Turbo 在中高轉速的表現, 與 E92 M3 的 S65 V8 NA並沒有很大的差別, 反倒是高轉的引擎排氣聲浪, E92 更為激情! 但這不表示 F80/F82 不快, 實際上是真的很快!


接下來這段影片是以 M2 模式在 Istanbul Park 賽道上的表現, 大油門轉速的攀升之快, 升降檔反應迅速, 穩定的車身動態讓實際感官上並不覺得已經這麼快了...XD



另外, M3/M4 的加速有多猛爆, 來看看國外媒體 Sport Auto 的實測影片吧!






結束了賽道體驗, 慢慢回到了 Pit land, 對我來說仍是意猶未盡, 還想再下場多跑幾圈…

習慣性檢視了一下輪胎的摩耗, 其實還蠻平均的, 並不誇張. PSS 在這賽道的抓地力表現真的可圈可點. 陶瓷煞車在這連續高速重踩之下, 不但沒有任何衰竭, 且整體溫度也不高, 這真是值得選用的好配備啊!



總結一下, 新一代 M4 Coupé (F82) / M3 Sedan (F80) 有著更強勁的動力表現, 更快速的賽道表現, 更靈活的操控特性, 以及更為穩定的車體動態. 搭配上高性能的電控系統, 可以很容易的開得又殺又快! 豪華的內裝以及更精進的操控介面, 也再次定義了所謂 Sports Car 的標準. 或許 E92 M3 的 NA 高轉激情是 F80/F82 所無法達到的, 但在各方面都能兼顧的高水準表現, 或許才是多金買家所在意的地方吧~

謝謝觀賞!

Jodo…

[後記]
Jodo 會不會想要買一台呢?我… 可能會回頭去找 E30 or E36 M3 吧!

(這台滿配的試駕車, 我看大概要 600 萬了吧…XD)
[註] 其他圖片來自 BMW 官方網站以及官方影片截圖

[同場加映 Part I]

四色原廠消光 M3/M4 來報到了…




[同場加映 Part II]

更多內外觀特寫照片~


































[同場加映 Part III]

剛剛發表的 F83 M4 Convertible, 特別的是消光白 "Individual" 式樣 ~
又再更上一級的質感以及各種客製化的服務, 盡其可能地掏空你的口袋...























BackTop
合作夥伴
  • 新車市
  • PChome
  • LINE TODAY
  • ETtoday車雲
  • 商車王
  • 車未來 AutoFuture
  • Automachi
  • 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