樸實主義 ŠKODA Rapid 1.4TSI 試駕報告

2013/11/29 18:01




ŠKODA 歷史概述

捷克斯洛伐克汽車製造商 ŠKODA 源起於 1859 年的軍火製造商,
在二十世紀初期開始投入車輛相關製造事業,在品牌歷史上
是世界上少數歷史悠久的品牌之一,隨著時間演進與變遷,
它們在 1991 年開始導入 Volkswagen 集團資本,
到了 1995 年時福斯集團達到 70% 持股比例,
在這個德國集團的分工地位中,定位在初階入門的大眾化市場,


ŠKODA 的近代崛起

雖然過去在七零年代曾參加過零星的區域性賽事,
但談到 ŠKODA 真正異軍突起則是在 1999 年開始,
他們投入了世界車輛三大賽事之一的 World Rally Championship,
由知名車手 Armin Schwarz 領軍駕駛 Škoda Octavia WRC 征討,
這種世界一級的賽事,除了車廠需要挹注大量資金去支持,
實務上 Škoda 造的車輛也必須具備相當的水平才能應付如此艱困的賽事
不但車輛可靠度、穩定性要相當好,還需要相當的競爭實力,
ŠKODA 在車壇突然竄出,並且迅速追齊一線車隊,自 1999 年至 2005 年間
獲得為數不少的獎盃與榮譽,另一方面也在比賽中逐步累積造車的經驗和能量。



產品定位

此次在台上市的 ŠKODA Rapid 標榜最佳歐洲造車工藝呈現,
這款車目前僅在歐陸上市,中國地區及台灣則是亞洲唯二銷售的市場,
有別於中國市場的自然進氣版本,國內上市的 ŠKODA Rapid 採用 1.4 TSI
單渦輪增壓引擎,在底盤部分採福斯集團 A0 系列在 2012 年發表的 A05+ 版本,
目前計有中國市場 2013 年式的 VW Santana、Jetta
以及歐陸 SEAT Toledo Mk4 使用,補齊了旗下 Fabia 與 Octavia
之間的產品線缺口,其實在過去 Rapid 車系並沒有很明確的定位,
此回歷經品牌的整合與兼併,福斯集團將這名字重新啟用,
並且定義在全球初階入門市場的銷售主力車款。




造型設計與功能配備

ŠKODA Rapid 請來了 Bugatti Veyron 設計者,
本身也是斯洛伐克人的 Jozef Kabaň 操刀,ŠKODA 新式車徽亦出自其手。
這與當年 Globla Lancer 請來賓士首席設計師 Olivier Boulay 手法相似,
希望藉由設計師本身的名氣以及多年累積的歷練來為品牌及產品做加分,
但其實 Globla Lancer 的操作並沒有很成功,畢竟整體構型已被實際的車殼給限縮
充其量只能針對小地方進行修改,無法讓大師一展身手,另一方面主打的家族車鼻
也在幾年間逐漸消失,畢竟不是所有的車款都適合搭配那種鼻頭造型。
回頭過來看 ŠKODA 這個世代也是採取相同作法,在徽飾與水箱罩上面可看出
他們盡量朝家族共同面貌去設計,整體外型簡約內斂,
在近代大量複合折線設計車款中,不諱言是相當索然無味的,但換個角度想,
簡樸的構型,相信即使經過十年二十年再看,感覺依然相同,歷久彌新。





頭尾燈強調水晶切面般的永恆設計,與 Octavia 有著相同的大器,
整體造型並獲得德國紅點權威設計大獎 Red Dot Award的高度肯定。




內裝鋪陳與現今的市場主流相比坦白講是乏善可陳,
中控介面配備 SWING 音響主機系統,具備單片 CD,也支援 MP3、WMA 格式播放
喇叭則採六具揚聲器,這部分因為 Rapid 在整個福斯集團內的市場定位,
處於入門型的車種,所以使得配備定位僅有簡單的基本需求,
甚至在通過收費站時,才發現電動窗上升時沒有我們慣用的 One-touch 功能,
在市場銷售上較不具賣點,但整體可算是呼應外觀的主題,沒有採用皮、木綴飾,
只以金屬刷紋飾板帶出中控台線條的連貫延伸,強調實用主義的實踐,
視覺上略為骨感單薄,以 Rapid 厚實的外型而言,或許 Fabia
那種飽滿的中控台設計會比較搭配。三幅類跑車方向盤的設計
不脫福斯旗下車款的影子,在駕馭上雖轉動感稍重但握感算是相當舒適就手。





後座堪稱平整,即便坐在中央也不會有突起產生的不適感,
而整體在乘坐上椅面工學表現良好,包覆與支撐性都相當優異,
中央處沒有設置扶手,對於雙人乘坐時缺乏倚靠,由中船延伸至後方的杯架
不利於後做乘員腳部移動空間,但卻是頗為貼心的設計。

座椅採平織布材質,雖沒有花俏的外型設計,但長途搭乘不會產生痠痛疲勞,
激烈的操駕當中,乘員也不會滑移甩出,給予可靠的乘坐品質。
對於習慣國產車系的人來說,Rapid 初期的乘坐路感反應較顛簸,
但在我們經過一天的試駕之後,逐漸適應了這種底盤調性,顛跛感便消彌於無形。




內在部分最大的賣點莫過於 Fastback 設計造就的 530 公升
超大行李箱空間,在同級車種中可謂萬夫莫敵,
這種設計在過去國內房車市場也相當罕見,僅 Ford TX5 之流可以見得
但 Rapid 除了後箱全掀之外,後座還採 6/4 分離椅,
全部傾倒後可一舉達到 1470 公升的超大容量。






以 Rapid 趨近九十萬的報價,徒有大空間顯然是不足以吸引消費者的青睞,
所以他們強調完善的安全配備;配置了 ESC 電子行車穩定系統、ABS防鎖死煞車系統
MSR 引擎循跡控制、ASR 加速防滑控制系統、EDL 電子防滑差速系統、
以及 Hill Hold Control 陡坡輔助系統
被動安全配備則具有雙前座氣囊、雙前座側邊氣囊、前後座頭部氣簾。

後座並標配了 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這些配備加上強壯的車身結構條件
相輔相成,徹底強固了乘員的安全防護,畢竟生命誠可貴,載具最根本的考量
還是建立在安全性上面,而這部分其實也呼應了 Rapid 原始的產品定位,
安全係數與豐富配備間,應以乘員防護做優先考量。


動力系統

引擎使用福斯集團旗下的 1.4 TSI 渦輪增壓動力,
搭配七速DSG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大概是 20.4 kgm 扭力輸出使然,
以 Rapid 的軀殼而言,這具引擎在出力方面表現令人驚艷,
載滿載五位大男生的情況下,無論是高速行駛或是山間行進,在你需要動力的時候,
這具 1.4 TSI 便能及時補足,加速表現如此,高速域的延伸性也很不錯,
即便超過 160km/h 仍游刃有餘,僅 1.4 升卻擁有相當於國產 2.0 房車的動力表現,
其實綜觀汽車的歷史沿革,引擎的體積與排氣量是日趨精緻化,
走過渦輪時代也走過機械增壓年代,現在車廠已經擁有相當純熟的技術,
將小排量動力系統做出過去需要更大排量引擎才辦的到的輸出表現,
這部分也可在汽車頂級賽事一級方程式見得,從十二缸一路走到八缸,
未來更可能朝六缸引擎邁進,輔助系統從渦輪時代演變為自然進氣,
但功率輸出卻沒因此減少,同樣賽道單圈成績更是屢屢刷新,
換來的是更有效率更輕巧環保的發動機,所以屏除大排氣量才有足夠力量的觀念,
1.4TSI 的配置也僅是符合時代演進潮流下的產物罷了。




整體而言,ŠKODA Rapid 的安全性與空間表現是它的最大優勢,
原廠這次開出的報價在 89.9 萬台幣,與國內市場同級車相比,
確實趨於劣勢,但本質上與中國市場所販售的不同,國內市場的 Rapid 為捷克生產的
歐洲進口車,在品質與做工上有一定的水準,
相信如果你是個具備相當身分地位的買家,
定也會相當注重人身安全,對於車體結構紮實度、穩定性錙銖必較,
又或者你不甘於跟眾人一樣開普見品牌、是個品味獨特的買家,
ŠKODA Rapid 應是合適的選擇。
BackTop
合作夥伴
  • 新車市
  • PChome
  • LINE TODAY
  • ETtoday車雲
  • 商車王
  • 車未來 AutoFuture
  • Automachi
  • 民視新聞